免費下載!
[!--downpath--]1.牛頓運動定理--(第一定理和第三定理) 1.牛頓第一定理: 1.內(nèi)容:所有物體始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前面有一個力作用它會導(dǎo)致它改變這些狀態(tài)。 2、理解:①定律第一句明確了物體的一個重要屬性,即“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這些屬性稱為慣性。 牛頓第一定理強(qiáng)調(diào)所有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②定律最后一句“除非作用在它前面的力促使它改變這些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力的定義,即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誘因(力不是形成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并保持物體的運動)。 ③牛頓第一定理強(qiáng)調(diào)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 事實上,沒有任何物體不受外力的影響。 當(dāng)物體所受到的幾個力的合力為零時,其運動效果與無外力時相同,此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為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fàn)顟B(tài)。 二、牛頓第三定理 1、內(nèi)容:兩個物體之間的斥力和反斥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表達(dá)公式:FA轉(zhuǎn)B=-FB轉(zhuǎn)A,減號表示相反方向。 3、意義:闡明了力作用的相互作用,即只要兩個物體之間存在作用,就必然出現(xiàn)一對排斥力和反排斥力。 4.特點:(1). 性質(zhì)相同的力,例如 G 和 G/、FN 和 FN/、f 和 f/。 (2)。 作用于兩個物體,如G作用于人,G.
2./作用于月球。 (3)。 同時形成,同時消失(A對B沒有影響,B對A也沒有影響)。 (4)。 無論靜止還是運動,斥力和反斥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物體是否平衡并不重要。 問題類型1:如何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例1 關(guān)于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的方向不變,但速度的大小發(fā)生變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B. 速度不變但速度方向改變的物體改變了其運動狀態(tài) C. 速度和方向同時改變的物體,其運動狀態(tài)必然改變了 D.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勻速圓周運動不改變 1.在下列情況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 A.靜止的物體 B. 物體作弧線運動,并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跑過相同的距離 C. 物體垂直拋出并到達(dá)最低點 D. 跳傘運動員垂直下落過程中,速度保持不變 2. 短跑運動員跳傘的原因離地面的距離是() A. 地面對運動員的支撐力小于運動員對地面施加的壓力 B. 運動員對地面施加的壓力小于對運動員的重力 C. 運動員對地面的支撐力地面對運動員的作用小于對運動員的重力D。運動員對地面施加的壓力等于地面對運動員提供的支撐力。 3、有人用力推動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卡車,使卡車開始移動,然后用較小的力使卡車保持勻速直線移動。 () A. 力使物體移動。
3. of B.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速度的因素 C. 力是使物體加速的因素 D. 力是改變物體慣性的誘因 類型 2:慣性定理 示例 1. 以下哪項陳述是正確的 ( ) A. 一個朋友看到一個人推著一輛靜止的卡車,但沒有加速,因為卡車的慣性太大了 B. 車輛移動得越快,就越難停下來,因為車輛移動得越快,慣性越大 C. 垂直向下拋出物體后,由于物體仍受到向下的推力,它能繼續(xù)上升 D. 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物體,受到相同程度的水平推力,并且加速度大的物體慣性小 例2 伽利略理想的實驗將可靠的事實與具體的思維結(jié)合起來,可以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規(guī)律。 如圖3-1-7所示,相關(guān)實驗流程如下: (1)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必須達(dá)到原來的高度 (2)兩個斜面對接平面上,讓靜止的球滾下一個斜坡,球會滾上另一個斜坡 (3) 如果沒有摩擦力,球會上升到釋放時的高度 (4) 繼續(xù)減小第二個角度坡度二力平衡公理定義,最后用 形成一個水平面,球沿著水平面連續(xù)勻速運動。 請按順序排列程序,并強(qiáng)調(diào)是可靠的事實還是經(jīng)過思考過程得出的結(jié)論。 下列選項正確的是(括號內(nèi)的數(shù)字表示上述程序的編號) ) () A. 事實(2)→事實(1)→推論(3)→推論(4) 圖3-1-7B。 事實(2)→推。
4. 理論 (1) → 推論 (3) → 推論 (4) C. 事實 (2) → 推論 (3) → 推論 (1) → 推論 (4) D. 事實 (2) → 推論 (1) → 推論(4)→推論(3) 1、關(guān)于牛頓第一定理有如下表述: ①牛頓第一定理是一個實驗定理 ②牛頓第一定理的解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誘因 ③慣性原理和慣性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 ④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外力來維持正確的是()A。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④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只有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才具有慣性。 物體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時才具有慣性。 當(dāng)物體的速度高時,慣性就大D。力是物體加速的原因。 2、物體在繩索拉力的作用下開始從靜止?fàn)顟B(tài)開始向前運動。 首先以加速速度運動,然后變?yōu)閯蛩龠\動; . 當(dāng)向前加速時,繩索拉動物體的力小于物體拉動繩索的力 B。減速時,拉動繩索上物體的力小于物體拉動繩索 C 的力。僅當(dāng)向前移動時勻速運動時,繩子拉動物體的力等于物體拉動繩子D的力。無論物體如何向前運動,繩子拉動物體的力始終等于物體拉動物體的力。物體拉動繩子上原,這是由于 ( ) A.人跳起來后,車廂內(nèi)的空氣給了他前進(jìn)的力量,導(dǎo)致他隨著火車前進(jìn) B. 那人立刻跳了起來,馬車的地板上。
5.給他一個前進(jìn)的力,促使他隨著火車向前走 C.人跳起來后,車?yán)^續(xù)向前行駛,所以人摔倒后二力平衡公理定義,他肯定落后一點,只是因為時間很長短且后面距離太小,不明顯。 D、人跳到地面后,人和車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 4、如圖所示,將一個表面光滑的分體物體 F 放置在固定的斜坡上,正面是水平的,并且放置在水平面上。 一個光滑的球m,分裂物體從靜止?fàn)顟B(tài)釋放,那么球在遇到斜坡之前的軌跡是() A.沿斜坡向上的直線B.直線C.不規(guī)則曲線d. 拋物線5。如圖所示,車廂內(nèi)的A是用繩子綁在頂部的甲烷球,B是用繩子掛在車廂頂上的金屬球。 開始時,它們與屋頂一起向右勻速直線移動。 如果突然制動使小車勻速運動,則下圖正確地表示了制動時小車內(nèi)部的情況 () 6. 向右運動的小車頂部懸掛著兩個擺錘 M 和 N,它們可以只能在下圖中看到在所示的平面內(nèi)擺動,并且在某一時刻出現(xiàn)圖中所示的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滑架的運動以及兩個擺相對于運動的可能情況拖板有 () A.拖板勻速直線運動,M 擺動,N 靜止 B.拖板勻速直線運動,M 擺動,N 也擺動C.小車勻速直線運動,M靜止,N擺動 D.小車加速直線運動,M靜止,N也靜止 7.如圖圖3-1-5中,在一輛光滑的卡車上,有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小球。
6. m1m2)隨小車勻速移動。 當(dāng)汽車突然停止時,如果不考慮其他阻力,汽車無限長,則有兩個小球()A。 必須碰撞 B. 一定不會碰撞 C. 不一定碰撞 題型 3:斥力與反斥力平衡力 1. 物體仍在水平桌面上,則 () A. 桌面對物體的支撐力大小為等于物體的重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 B. 物體上的重力和桌子上的支撐力是一對斥力和反斥力 C. 物體的壓力物體在桌子上的力就是物體的重力,這兩個力性質(zhì)相同 D.物體對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物體的支撐力是一對斥力和反斥力 2人行走時,人與月亮之間的斥力和反斥力的對數(shù)為( )圖3-1-5A。 apair of B. 兩對 C. 三對 D. 四對 3. A、B 隊進(jìn)行拔河比賽,A 隊獲勝。 如果不考慮繩子的質(zh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隊拉繩子的力小于 B 隊拉繩子的力 B. A 隊對地面的摩擦力較小比 B 隊對地面的摩擦力 C. A 隊和 B 隊與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A 隊和 B 隊用相同的力拉繩子 4. 如圖所示在圖 3-1-6 中,P 和 Q 堆疊在一起并放在水平桌子上。 下列成對的力中,排斥力和反排斥力是() AP 上的重力和 Q 對 P 的支撐力 BQ 受重力作用,Q 對 P 的支撐力是 CP 對 P 的壓力Q,Q對P的支撐力為DP。
7、重力和P對Q的壓力 牛頓第二定理 1、牛頓第二定理 1、內(nèi)容:物體的加速度與斥力成反比,與其質(zhì)量成正比。 2、公式:F=ma3。 數(shù)學(xué)意義:強(qiáng)調(diào)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誘因。 4、理解:①模型牛頓第二定理只能研究屬于粒子模型的物體或者可以看作粒子模型的物體。 ②因果力是加速度的原因,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物體的加速度是內(nèi)因力和外因質(zhì)量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③矢量加速度和合外力都是矢量,方向仍然相同,加速度的方向僅由合外力的方向決定。 ④瞬時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到的合外力之間存在瞬時對應(yīng)關(guān)系,并且加速度與合外力同時形成、變化和消失。 ⑤ 相對論中的加速度是以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或直線運動的物體為基準(zhǔn)來測量的,即該定理僅在慣性系中成立。 ⑥統(tǒng)一 牛頓第二定理是一個實驗定理。 通過實驗得到F∝ma,方程寫為F=kma,其中k為比例系數(shù)。 為了使k=1,力、質(zhì)量和加速度的單位必須使用相同的單位制(一般使用國際單位制)。 ⑦獨立性當(dāng)物體受到多個力時,每個力獨立形成加速度,力與加速度的關(guān)系仍然遵循牛頓第二定律,就好像其他力不存在一樣。 ⑧ 限制 只能求解牛頓第二定理。
8.解決物體低速運動的問題,但無法解決物體高速運動的問題。 它只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微觀粒子。 題型基本概念考察 1、牛頓第二定理的物理表達(dá)式F=kmg中,關(guān)于比例系數(shù)k的正確說法是()A。 無論如何,k 等于 1B。 由于k=1,所以k是可選的C。k的值由質(zhì)量、加速度和力D的大小決定。k的值由質(zhì)量、加速度和力的單位決定2。由牛頓的物理表達(dá)式第二定理,可推導(dǎo)出m=aF,則物體的質(zhì)量()A。 當(dāng)加速度一定時,它與合外力B成反比。當(dāng)凈外力一定時,它與加速度C成正比。它在數(shù)值上等于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與加速度的比值。得 D.與合外力和加速度無關(guān)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熱單位制中,如果以 cm、g、s 作為基本單位,則單位力量是NB。 在熱單位制中,如果力的單位是N,則用m、kg、s作為基本單位 C. 牛頓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 D. 牛頓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引進(jìn)單位采用國際單位制4的熱量單位系??統(tǒng)。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個靜止的物體,對該物體施加水平斥力。 當(dāng)力作用在物體上時,則 () A 。物體同時具有加速度和速度 B. 物體立即獲得加速度,但速度仍為零 C. 物體立即獲得速度,且加速度仍為零 D.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為零。 類型 2:基礎(chǔ)。
9、本公式及定律應(yīng)用舉例 1、將質(zhì)量為m的物體置于夾角為α的斜面上,物體與斜面的動摩擦系數(shù)為μ。 例如,沿水平方向加一個力F,使物體沿斜面運動,向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a,如右圖A所示,F(xiàn)有多大? aF 圖3-1-6 例2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人站在手動電梯上,電梯以加速度a向下運動,a與水平方向的傾斜角為θ 。 求人受到的支撐力和摩擦力。 1、鐵塊能沿夾角α的斜面勻速下降。 如果斜面夾角減小到β(α<β<90°),則鐵塊的下落加速度為( )A。 gsinβB. gsin (β-α) C. g(sinβ-tanαcosβ)D. g(sinβ-tanα)2。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卡車上固定有支架。 一根質(zhì)量為m的小球系在細(xì)鐵絲的一端,另一端系在支架上。 當(dāng)卡車向左直線運動時,細(xì)線與垂直方向的傾斜角為θ。 此時,放置在卡車上的質(zhì)量為M的物體A與卡車相對靜止。 如圖所示,A上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為()A。 Mgsinθ, 向左 B. Mgtanθ,向右 C. Mgcosθ,向右 D. Mgtanθ,向左 4. 如圖所示,一輛卡車停在夾角為 θ 的斜坡上。 卡車上掛著一個小球m。 在下列狀態(tài)下,計算貨車下降時的加速度和懸架。
10、拉力強(qiáng)。 (1)懸掛線為垂直方向。 (2) 懸垂線垂直于斜坡方向。 (3) 懸掛線沿水平方向。 5. A、B、C 三個球大小相同。 A是實心木球,B是實心鐵塊,C是與A質(zhì)量相同的空心鐵塊。三個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 同樣,則 () A. B 球以最大加速度下落 B. C 球以最大加速度下落 C. 下落的球加速度最大 D. B 球落地時間最短,且球 A 和 C 同時落地 6、如圖所示,物體 m 原本以加速度 a 沿斜面加速下降,現(xiàn)在在物體上垂直向上施加一個恒定的力 F,則有:說法正確的是( ) A. 作用在物體 m 上的摩擦力保持不變 B. 物體 m 的下落加速度減小 C. 物體 m 的下落加速度減小 D. 物體 m 的下落加速度保持不變 7. 如如圖所示,質(zhì)量m=10k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物體與水平面的動摩擦素數(shù)為0.2。 同時,向右水平推動物體F=20N,則物體的加速度為(g取10m/s2)A. 0B. 4m/s2,水平向右 C. 2m/s2,水平向左 D. 2m/s2,水平向右123θFαvF8。 如圖3-2-9所示,在卡車上固定一根彎曲的硬桿ABC,在C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 已知α角是恒定的。 當(dāng)卡車以變加速度向左水平移動時, BC 桿對球的斥力方向 () A. 必須沿桿傾斜向下 B. 必須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