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電力》教學設計
【適用教材】
義務教育教材第二卷第九章第二節“電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深刻理解電功率是電能消耗的速度,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利用電功率公式P=W/t=UI進行簡單的估算。 掌握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速與家用電器電量之間的關系,通過科學探究電量之間的關系,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家用電器兩端的電流。
情感心態和價值觀:培養中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讓中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將“從生活到數學,從數學到社會”的理念和理念滲透到新課程標準科學、技術與社會(STS)教育中。 養成節約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深刻理解電力的定義,學會用探究實驗來研究電力問題。 區分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
【教學難點】
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的區別及其實際意義
【教案】
班主任計劃:簡易家庭電路教學板:連接電能表、保險絲盒、開關、15W燈泡和100W燈泡(含燈管)、插頭一個; 中學生用穩壓電源一個,直流電壓表一個,電壓安表一個,電線若干條,開關一個,額定電流2.5V的小燈泡一個。 節能燈1盞(功率16W)。教學方案等
中學生打算: 觀察家里常用燈泡的數據; 為死機械動力第一卷做好準備。
【教學流程】
1. 進口:
1、請中學生觀察(或教平面圖展示、實物投影)手中的兩個燈泡(一個是100W,另一個是15W),看看里面有什么數據? 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中學生討論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表達)和100度代表什么?
先讓中學生猜想:如果電路接通會發生什么?
(這時候大多數中學生都會知道100W的燈比15W的燈亮。這時候要引導中學生思考:100度的燈泡為什么亮?工作的速度就是工作的速度。能量消耗)
2、實驗演示:將15W和100W燈泡分別接入電路。
注意提醒中學生:觀察燈泡的照度(通過觀察培養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觀察電能表鋁盤的轉速。
講座與指導:電能表鋁盤的轉速與轉速有何關系? (解釋什么?)
(引導得出:電能表鋁板的轉速不同,說明家用電器消耗電能的速度不同)
3、對話衍生的話題:可見,只有做事的量是不夠的,還有做事的速度。 那么不同家電的工作速度我們應該如何表達呢?
板書:2.電力
2.學習新知識:
(1)電力
1、通過討論、比較第一卷所學的機械動力知識,引導中學生獲得電力知識:
投影:電功率是一個數學量,表示電壓工作的速度。
靈感:如何比較不同家用電器的工作速度? (應該引導中學生得出結論:你可以讓時間均等,取決于完成了多少工作;或者讓他們均等工作,取決于消耗了多少時間;只說大概意思,關鍵就是讓中學生真正理解。)
由此得出電功率是單位時間內電壓所做的功(或消耗的電能)
(對于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是要理解:什么是單位時間?在課堂上,應該啟發中學生自己說出來)
2、推算:電功率的定義公式:P=W/t
注:中學生應該深刻理解這個公式的含義。
討論:上一節中我們學到的電功率的估算公式是什么? 另一種指導中學生推算電功率的公式:P=UI
3、投影顯示:電功率單位:瓦(W)千瓦(kW)
要求:要明確他們之間的進度
4.解決導出該類的問題:
告訴中學生:PZ220-100中的100表示??電功率為100W,也就是說燈泡在1s內消耗的電能為100J(前提:在220V的電流下,這里不涉及額定電流的概念)。
談話:正是因為在相同的時間內100W的燈泡比15W的燈泡消耗更多的電能,所以轉化為內能(光能)的能量也更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的燈泡比15W的燈泡更亮的原因原因。 (解決中學生生活中的問題,本質:能量的轉化)
5、討論:這兩個公式有什么用?
如果中學生不能回答,就應該讓中學生討論、交流。
引導中學生得出:P=W/t 和 P=UI 各有其用處,當已知 P、W、t 中任意兩個時,即可求出另一個(此時應強調:在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電功率了,只要知道W和t,W可以用電能表測試,t可以用秒表測試,這樣中學生就知道可以測試了日常生活中,也是為下一步討論節能問題做好準備,P=UI也是如此,這個時候中學生應該掌握:這是另一種檢測電量的方式,并且為最后一個環節做好準備:實驗探索(燈功率與電流的關系)。
6. 投影:
例題(做一做):1kW的家用電器工作1小時消耗多少電量?
(這里教材沒有例題,目的是為下一部分關于節電的討論做準備,第四節會有專門的估算課關于電功率的估算)
中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進行董事會表演。
指導中學生:結果3.6╳106J正是1kW·h電能,告訴中學生:不僅可以使用標準國際單位,還可以直接使用kW、h和kW·h直接計算,當值比較大的時候比較方便。
7、結合實際生活,讓中學生做一些日常生活中電能估算的計算,提高中學生的興趣,為接下來的部分做鋪墊,比如100W的燈泡工作消耗多長時間一千瓦時的電。
8、討論(溝通合作):如何節約用電?
投影顯示:根據W=Pt的估算公式電功率的計算公式w是什么,請分享給朋友:
如何節省電能(降低電功W值)?
9、整理課外調查報告:投影顯示
從生活到數學,從數學到社會
請同事觀察(或調查)中學里發現了哪些浪費電的現象。 您(或您的班級)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節約用電? 如果您對我們學校(或我班)如何進一步節約用電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課后繼續交流討論,寫出調查報告或意見建議(總結后擇優提交至中學有關部門或寫信給全校的朋友關于節約用電的呼吁)!
10、簡單回顧一下上面的內容,介紹下一部分。
(2)實驗探索:額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有沒有想過: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用電高峰期間電流較低時,燈會發生什么情況? 您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或意見? (啟發中學生討論和思考)
2. 猜想和假設:
您的推測:當電流變化(增加或減少)時,您認為電功率如何變化? 你的根據地是什么?
3.制定計劃并設計實驗:
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測呢? (引導中學生討論和交流:這里應該給中學生足夠的時間來交流和討論)
最后讓中學生描述自己的實驗想法和技巧(應該盡量讓中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每個中學生都明白設計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班主任的實驗思路:
(如果中學生說過的話最好,如果沒有說過的話,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個想法;但同時,也應該讓中學生明白:這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方法有很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這只是班主任設計的想法)
5.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要告訴中學生:實驗中使用的燈泡正常工作電流為2.5V)
投影顯示了實驗形式:
提醒中學生:將相關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燈泡兩端通過的電流(V) 燈泡電壓(A) 小燈泡的功率(W)和發光度
2.5
1.5
分析、演示和評價:實驗結束后,讓中學生估算出三個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并讓中學生討論,重點是讓中學生了解以下問題:
(1)家用電器的功率如何隨電流變化?
(2)為什么家用電器的功率不同,但家用電器內部卻標注了電器功率? (如100W燈泡)
中學生討論:引出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的概念
6. 投影:
額定電流(U量):家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額定功率(P量):家用電器在額定電流下的功率。
7、投影顯示:小燈泡的照度取決于實際功率(P real)
U 實際與 U 金額之間的關系 P 實際與 P 金額之間的關系
U 實際 = U 金額
U 實際值 < U 金額
U 實際值 > U 金額
P 實際 = P 金額
P 實際 < P 金額
P 實際 > P 金額
(三)小結本課主要內容:
1、總結:電功率(電功率的概念;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的概念;實際功率的概念)
2、對話:除了學到的知識之外,你還有哪些收獲? (或者你還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及課后思考:
1、課后討論:昨天我說了,用電高峰時,電流是低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 請與朋友分享和討論。
2. 收集以下家用電器的標志,了解其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STS 活動)。
冰箱 電熨斗 電視機 電烙鐵 電風扇 微波爐 洗衣機
3. 課外拓展:
每個家庭都需要電燈來照明。 市場上既有白熾燈,也有電子節能燈。 哪一個更好? 一位小學朋友在一次課外調查中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電功率的計算公式w是什么,得知:60W白熾燈的發光效率相當于11W電子節能燈的發光效率。 數據:
工程額定電流/V額定功率/W使用壽命/h總價/元當地水費/元
白熾燈.50.58
電子節能燈58
根據表中所列數據,請說明您應該選擇哪種照明更經濟? (需寫出化學原理及必要的文字描述)
(5)下課結束:結束語(可省略,根據實際情況)
朋友們,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朋友們能夠隨時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現象。 只要你留心,你就會驚喜地發現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設計思路】
電力是中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內容較多,估算較復雜,教材安排了三課即可完成:這一課是關于電功率的含義、公式和額定功率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以及以下兩課是實驗和估計。 這三課的知識內涵和深度是相同的,但從不同方面進行了強化和鞏固,使中學生達到對電力的理解和掌握。
本課我從現實生活中能源消耗的差異開始——不同家用電器消耗電能的速度。 概念。 讓中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學,從生活走向化學,不僅凸顯了電力的意義,也凸顯了電力與電力工作的區別。
學完電功率的公式和單位后,我沒有使用課本上的例子,而是又編了一個粗淺的例子。 使用這個例子的目的是為了鞏固電力的概念。 因為它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能迸發出中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下一部分討論節能提供初步知識,然后要求中學生計算家用電器的工作時間書寫時具有1kW·h的電能,進一步調動了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連接。 教科書上的示例問題估計起來比較復雜。 考慮到第四節將是關于電功率估算的專門課程,因此該示例問題被丟棄。 這樣,全堂課的例題和練習就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服務于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成為促進教學的有力工具。
然后,通過上一個環節中電能的估算,讓中學生根據估算公式W=Pt討論:怎樣才能節約用電呢? 這個問題在生活(學習)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這個時候,在這個環節提出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理所當然的怎么做,而是為中學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讓中學生了解不同的節能方式(可以使用低功率家用電器,也可以控制用電時間,或者同時控制三者)體驗科學問題與技術與社會的聯系,并讓中學生調查學習(生活)浪費現象或節電措施的實踐活動,使中學生從數學走向社會,使中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系,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他們發自內心的化學。
本課的難點在于中學生對額定電流、額定功率和實際電流、實際功率感到困惑。 我擺脫了課本中純粹的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結合新課標中的探究思想,讓中學生體驗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的過程。實驗是收集證據、分析、論證和評價等科學探究的過程。 通過探究用電過程中產生電功率的原因,讓中學生經歷探索和理解電功率與家用電器兩端電流、家用電器內電壓之間關系的過程,體驗科學的探究方法,能夠區分家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值。功率的含義,學習識別家用電器上標注的功率值,活躍中學生的思維,提高能力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中學生的科學素養。
最后,在課外習題的選擇上,我按照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從生活出發、運用到社會的原則,設計了必修題和選修題。 ,比如思考用電高峰時段電流為何低、討論節電措施、查找家用電器標志數據等; 還有一些專門為高考設計的題,比如課外拓展中如何選擇經濟實惠的家用電器,既與生活息息相關,又抓住了高考的題型(這是一道中考題)某個地方的學校測試問題)。
教學過程也是班主任自我學習、自我建設、自我提高的過程。 盡管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新課程理念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難免存在細節等諸多錯誤和不足。 教學過程的處理、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等,也請領導給予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