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卷總體題型及對應分值
2015年之前初中物理力學部分,中考物理單科滿分為55分,其中選擇題12道,每道2分,共24分; 非選擇題包括實驗題和計算題,共31分。
2015年及2015年以后中考物理單科滿分為60分,其中選擇題16道,每道1.5分,共24分; 非選擇題包括實驗題、計算題、開放題三部分,共36分。
經過對比不難發現,選擇題從12道增加到了16道,增加了考試知識點的覆蓋面。 后面我們會詳細闡述中考的知識點。 但非選擇題變化較大,題目數量增多。 知識點的考試更加注重所學物理知識點的實際應用。 例如2016年的第20題要求從詩歌中提取相應的物理知識。
因此,2018年深圳中考物理試題在題型、題型、題型對應的分值等方面與2017年試題相比不會有太大變化。 然而,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發現和解釋現實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能力越來越強。 因此初中物理力學部分,建議2018年考生在復習和備考時,需要對物理現象的解釋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以達到考試大綱的能力水平。
2、試卷中考查知識點的權重比例
初中物理分為光學、熱學、聲學、力學、電磁學五個部分。 縱觀2015年至2017年的五年期中考試題,不難發現光學+熱學+聲學測試的總分約為6~8分,三者之和約占占總成績的10%; 力學+電磁學考試總分在50~54分左右,占總分的90%左右,其中力學和電磁學基本各占45%左右。
因此,2018年考生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力學、電磁學的復習上,但不要因為分數低而放棄光學、熱學、聲學知識的復習。 畢竟在深圳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一分就能壓倒一群人。 (2017年深圳四大名校錄取分數線分別為:實驗高中435分、深圳高中434分、深圳外國語學校430分、高中427分)
說完試卷的整體結構和考試重點,我們再來詳細說一下物理試卷的五個主要組成部分。
1.聲學部分
聲學部分的考試形式為:選擇題。 主要是問題1~2。
知識點集中在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傳播速度、傳播條件)、聲音的特性(音調、音色、響度)等方面。 比如2015年考察的關于聲音產生和聲音特性的部分。
18.下列關于“聲”和“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振動,人耳就能聽到聲音
B、音高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
C.物體摩擦起電的本質是產生電荷
D. 相互吸引的光球必須具有不同的電荷。
再比如2017年對聲音特性和聲波應用的考察。
1.下列對聲、光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云漂浮在水中——光的折射
B.陽光照射在云層上,在云層下形成陰影區域——光的反射
C.同一個玻璃瓶裝滿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時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音調與振幅有關。
D.次聲預報員可以預測臺風和地震活動——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聲學部分只有初中教材中的第2章。 復習時可以根據近五年考試的熱點話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點)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復習。
2.散熱部分
熱科學部分考查的知識點包含在教材第5、13、14章中。
考試形式基本上是1到2道選擇題。 其中,物態的變化是歷屆考試的熱門話題。 課改之前,重點是考試階段的變化,比如2011年的27題。
27. 冬天,說話時能看到嘴里冒出“白氣”; 夏天,打開冰箱還可以看到“白色氣體”從冰箱中涌出。以下對于這兩種“白色氣體”出現的原因分析,哪一項是正確的?
A.冰箱冒出“白色氣體”是冰箱內氣體液化造成的
B、冰箱冒出“白色氣體”是冰箱內氣體汽化造成的
C、口腔呼出的“白色氣體”是口腔內氣體液化產生的
D、口腔呼出的“白色氣體”是口腔內氣體汽化產生的
課程改革后,內能、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的考試成為考試的熱門話題,而關于物態變化的部分可能會出現在其中一個選項中。例如,《內能》中的問題1 2017年、2016年第3題等
1、夏天天氣炎熱。 為了防止食物腐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運輸車輛上放置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熱來冷卻食品
B.將食材放在生鮮柜臺的冰塊上,利用冰塊融化吸熱來冷卻食物。
C.用濕毛巾蓋住盒子,利用水的升華來冷卻食物
3.(1.5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杯相同質量的水,溫度高的熱量多
B.冬天曬日光浴可以使身體變暖,通過熱傳遞增加內能。
C.酒精燈中的酒精燃燒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質量和熱值減少一半。
D.去年冬天,深圳下了一場小雪。 當雪花融化時,它們會釋放熱量。
考生和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隨著2015年至2017年開放式試題的增加,熱科學部分經常出現在開放式試題中。 這就要求考生在學習和復習過程中能夠掌握物理概念并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考驗考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2018年的開放式考試肯定會像2017年一樣受歡迎。同時,開放式考試的分數可能會比2017年有所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他們運用物理概念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強化記憶,反復練習,才能應對自如。
3.光學部分
光學部分由兩章組成,包括第五章:光現象和第六章:透鏡及其應用。
歷年考試形式都是選擇題形式,基本由2道題組成。 其中,每年必須進行光現象測試。 主要考驗學生對現實生活中光的線性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理解和判斷。以2016年選擇題1題為例
1.(1.5分)下列哪一項屬于光的線性傳播()
A.近視學生戴凹透鏡
B.深圳灣大橋倒映在海面上
C.陽光透過棱鏡形成彩色光帶
D.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形成圓形光斑
鏡頭及其實際應用也從2012年開始成為每年的必考。本章主要考察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以及各種鏡頭的實際應用。 以2017年選擇題2題為例。
2. 下列有關鏡頭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放大鏡看報紙時,可以看到放大的文字
B.在教室使用投影儀,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C.用手機拍照時,物體到鏡頭的距離需要兩倍鏡頭焦距
D.近視可以用凹透鏡矯正
同時,近年來開放式試題中對物理現象的解釋也包含了與光現象相關的內容。 因此,考生在學習和復習時要注意概念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尤其是實踐中經常用到的放大鏡、相機、投影儀、近視眼鏡等相關的應用原理。
總結:深圳中考的物理、聲學、光學、熱學題難度都不是很大,基本都是簡單題。 這部分試題占試卷分數的10%左右。 考生在學習和復習時要回到教材,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針對實際應用中經常出現的相應物理現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做到靈活自如地解釋實際情況。
接下來,我們將依次介紹中考力學和電磁學的問題,主要從各章的歷史地位、考點、重點難點以及考生如何有針對性地學習等方面進行分析。方式。 我們希望通過對深圳中考的分析,以細致的分析來指導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從而完善學科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理解出題者思維的能力。能夠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