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若采用弧形彈簧片彈開滑塊,如圖1A所示,彈開后的mv2總量
出棧前mv2的總量(填寫大于、等于或小于),這是因為
.
② 如果采用圖1中B的方案,則碰撞前的mv2總量
碰撞后mv2的總量(填寫大于、等于、小于)動量守恒定律實驗為什么質(zhì)量大的撞小的,表示彈性碰撞
保護。
③如果采用圖1-C的方案,則碰撞前的mv2總量
碰撞后mv2的總量(填寫大于、等于、小于)動量守恒定律實驗為什么質(zhì)量大的撞小的,表示有
損失。
(2)一名學生利用圖2所示的裝置進行了一個“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 首先,將球A從靜止狀態(tài)的滑槽軌道上的固定點滾動,在水平地面上的記錄紙上留下壓痕。 重復10次; 然后將相同大小的球B水平放置在滑槽軌道的末端。 將線段的最右端固定,讓球從原來的固定點向下滾動。 與球b碰撞后,兩個球會落在記錄紙上的不同位置。 重復10次。
①本實驗中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
;
A。 溜槽軌道末端至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質(zhì)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徑r
D. 球a、b離開滑槽末端后水平飛行所需的時間t。
E. 在紙上記錄 O 點到 A、B、C 點的距離 OA、OB、OC。
F.a球的固定釋放點與滑槽軌道末端水平部分的高度差h
②根據(jù)實驗要求,可
mb(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放置被碰觸的小球后,兩個小球是否同時落地? 如果不同時落地,會對實驗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嗎? (無需分析)
;
④為了確定未放置b球時a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將刻度尺的零標記與記錄紙上的O點對齊。 下圖是a球落點附近的情況。 圖3顯示OB距離應為
厘米;
⑤根據(jù)本實驗方法,驗證動量守恒的驗證公式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