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氣墊導軌上的滑塊碰撞時動量守恒。 實驗設備:氣墊導軌、數字計時器、天平、滑塊(兩個)、重物、輕彈簧、細絲、彈性碰撞架、膠帶、撞針、橡皮泥等。 實驗步驟 1、測量質量:用天平來測量滑塊的質量。 2、安裝:正確安裝氣墊導軌。 3、實驗:打開電源,用配套的數字計時器測量不同情況下兩個滑塊碰撞前后的速度(改變滑塊的質量。改變滑塊的初速度和方向)。 4.驗證:一維碰撞動量守恒。 數據處理驗證表達式:m1v1+m2v2=m1v1+m2v2。 方案二:研究滑槽末端小球碰撞時動量守恒。 實驗設備:滑槽、鐵架、小球(兩個)、天平、復寫紙、白紙、鉛垂線等。 實驗步驟 1、測量質量: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量,選擇質量較大的球作為入射小球。
3. 球。 2、安裝:按圖A所示安裝實驗裝置,調整固定溜槽,使溜槽底部水平。 3、鋪紙:白紙在下,復印紙在上,放置在合適的位置。 注意鉛垂線所指向的位置 O。 4、釋放球找落點:擊中的球不要釋放,每次讓入射球從滑道上的固定高度自由滾落。 重復10次。 用圓規畫一個盡可能小的圓,并包圍所有的球著陸點。 圓心P是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 5、尋找碰撞點:將被擊球放在滑槽末端,每次讓入射球從滑槽同一高度自由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 重復實驗10次。 采用步驟4的方法,標記碰撞后擊球落點的平均位置M和擊球落點的平均位置N,如圖所示。 6、驗證:連接ON,測量線段OP、OM、ON的長度。 將測量數據填入表中。 最后代入m1lOP=m1lOM+m
4、2lON,看是否在允許誤差范圍內。 7、結束:整理好實驗設備,放回原位。 數據處理驗證表達式:m1lOP=m1lOM+m2lON。 誤差分析 1、系統誤差:主要來自于設備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1)碰撞是否為一維碰撞。 (2)實驗是否滿足動量守恒條件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注意事項,如氣墊導軌是否水平、兩球大小是否相等、使用長木板實驗時摩擦力是否平衡等。 2.偶然誤差:主要來自質量m和速度v的測量。 注意事項1.前提:兩個碰撞物體應保證“水平”和“正向碰撞”。 2.計劃提醒。 (1)若采用氣墊導軌進行校驗,調整氣墊導軌時,應注意使用水平儀,保證導軌水平。 (2)如果采用平拋運動規律進行驗證,在安裝實驗裝置時,應注意調整溜槽,使溜槽末端處于水平狀態,選擇質量相對較高。
5. 較大的球為事件球。 實驗熱點 探索突破熱點 1 實驗原理與操作實例分析 某學生設計了一個實驗,利用打點計時器來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A車前端粘有橡皮泥,A車前端貼有紙膠帶。 A車后部,A車被推動,使其勻速行駛,然后與前面原本靜止不動的B車發生碰撞,粘在一起,并繼續勻速行駛。 他設計的具體裝置如圖A所示。 (1)在長木板的右端下面放置一小塊木頭的目的是_。 (2)若得到的點狀紙帶如圖B所示,A為運動起點,各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記為lAB、lBC、lCD、lDE,兩車的質量用天平測量A、B為mA、mB,需要驗證的表達式為_。答案:(1)平衡摩擦力(2)mAlBC=(mA+mB)lDE分析:(1)一塊小木塊放置在一塊長木板的右端下方。
6、目的是平衡摩擦力,使小車在木板上拖動紙條的同時能夠勻速行駛。 (2)從題圖可以看出,從B到C的時間等于從D到E的時間,所以mAlBC=(mA+mB)lDE。 易出錯警告使用軌道完成水平碰撞動量守恒定律時,如果使用氣墊導軌,滑塊與滑塊之間存在氣墊,摩擦力幾乎為零,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只需將軌道調整至水平即可。 ; 如果用長木板與兩個小車碰撞進行驗證,要注意平衡摩擦力,學以致用。 下圖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 氣墊導軌放置在水平工作臺上。 G1和G2是兩個光電門。 A、B均為彈性滑塊。 它們的質量分別為mA和mB,mA大于mB,兩遮光片沿運動方向的寬度為d。 實驗過程如下:將氣墊導軌調整至水平狀態; 輕輕推動滑塊A,通過光電門G1測量A的遮光情況
7、時間為t1; A和B碰撞后,B和A通過光柵G2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2和t3。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選擇mA大于mB的目的是。 (2)用被測物理量的符號來表達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公式為: 答案:(1)保證滑塊A碰撞時不回彈 2 數據處理及誤差典型實例分析分析 某學生利用圖A所示的裝置,通過兩個相同大小的小球A、B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圖中的PQ就是溜槽。 實驗時,球A首先從靜止的滑槽上的固定位置G滾下,落在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 重復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A滴標記。 然后將B球放在水平槽的末端,讓A球在G位置處仍從靜止處滾落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注意事項,與B球碰撞后,A球和B球會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著陸痕跡。 重復此操作。 10
8.次。 圖中的O點為水平凹槽端部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 A、B (1)安裝設備時,注意固定在工作臺邊緣的滑槽末端切線的方向。 (2) 球 A 的質量 m1 和球 B 的質量 m2 應滿足的關系為 m1 (可選“”” (3) 41 分析: (1) 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沿著(2)為防止入射球碰撞后反彈,入射球的質量應大于被入射球的質量。 (3)根據實驗原理,m1v0=m1v1+m2v2 由題中圖B可知lOM=15.5 cm,lOH=25.5 cm,lON=40.0 cm,又因為下落時間相同,可得 m1lOH=m1lOM+m2lON,代入數據,可得 m1m2=41 特別提醒使用平拋運動 規則驗證
9. 動量守恒定律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 軌道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2. 入射球每次必須從同一高度滾落。 3. 入射球的質量必須大于被擊打球的質量。 4. 入射球和擊球的大小必須相同,以保證它們在水平軌道上中心對中心碰撞。 學以致用 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一名學生使用氣墊導軌結合光電門來研究碰撞前后的不變量。 如圖所示,滑塊上遮光罩的寬度為2.00cm,滑塊1的質量為120g,滑塊2的質量為220g。 他首先將滑塊2固定在兩個光電門之間。 滑塊 1 與右側的滑塊 2 相撞。 碰撞后,滑塊1反彈。 滑塊2向右通過光電門。 光電門1顯示的兩個光電門時間分別為t1=0.034s和t1=0.144s,光電門2顯示的時間為t2=0.0
10、50s,則滑塊1和滑塊2碰撞后的總動量為kg·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0.071 分析:碰撞后,兩個滑塊的速度都向右,即正方向。 碰撞后系統總動量為 p=m1v1+m2v2=0.120(-0.139) kgm/s+0.2200.400 kgm/s=0.071 kg m/s。 課內訓練 1.(多選)若 a使用打點計時器進行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下列正確操作是() A. 在兩輛相互作用的汽車上,一輛裝有撞針,另一輛裝有橡皮泥。 為了改變兩輛車B的質量,在兩輛相互作用的汽車上,一輛裝有撞針,另一輛裝有橡皮泥,這樣兩輛汽車碰撞后就會粘在一起。 C、先打開打點定時器電源,然后釋放拖動紙帶的小車 D、先釋放拖動紙帶的小車
11、然后打開打點定時器的電源。 答案:BC分析:相互作用的兩輛車中,其中一輛裝有撞針,另一輛裝有橡皮泥,這樣兩輛汽車在碰撞后就能粘在一起并一起移動。 選項A是錯誤的。 ,B正確; 應先打開打點定時器的電源,然后松開拖動紙帶的小車。 否則,由于移動距離較短,小車釋放后再開機時將很難獲得實驗數據。 選項C正確,D錯誤。 2、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 每次球向下滑動時,必須將其從靜止狀態釋放(可選“相同位置”或“不同位置”)。 (2)滑槽末端應保留在實驗裝置內。 (3) 入射球的質量 mA 與被擊球的質量 mB 之間的關系為: (4) 圖中若已測量mA、mB、lOP、lOM、lON,則球的半徑為r,因此只需驗證即可達到實驗目的。 答案: (1) 位置相同 (2) 切線水平 (3) mAmB (4) mAlOP=mAlOM+mB (lON-2r) 分析: (1) 為了使小球每次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相同滑道的,應該讓球每次從相同的高度從靜止狀態釋放。 (2)為保證球的初速度水平,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保持水平。 (3) 為了防止入射球在碰撞過程中反彈,入射球的質量應大于被擊球的質量,即mAmB。 (4)球離開軌道后,進行水平投擲運動。 由于球的投擲點高度相等,因此球的運動時間t也相等。 如果碰撞時動量守恒,則mAvA=mAvA+mBvB,兩邊同時乘以時間t。 得到mAvAt=mAvAt+mBvBt,則mA1OP=mA1OM+mB(1ON-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