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能與勢能》是上海科技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六節《機械能的合理利用》的一部分。 主要介紹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重點是確定動能、勢能因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功”的基礎上講授的,也是今后學習各種能量形式的起點。 因此,引導和組織學生學好它,可以為后續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索,讓學生了解決定動能和勢能大小的相關因素。
2、能力目標:
(1)在實驗探索過程中,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和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
(2)進一步了解利用“控制變量”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現、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重視實踐,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心理品質;
(三)自覺用辯證唯物主義視角貫穿教育。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動能、勢能和機械能; 了解決定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學難點: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決定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2、宣講方式:
1. 實例教學法
能量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由于比較抽象,在介紹能量概念時初中物理說課稿重力,我們采用實例教學,并結合實例中并存的“做功能力”因素來推導動能。 ,勢能和機械能的概念。
2.實驗探究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了解物理定律、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對決定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進行教學。 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回答問題并總結問題的能力。
3、溝通討論方式
對于實驗結論是否正確、是否具有普遍性、科學性,采用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就實驗情況進行相互交流,形成共識,得出可靠、正確的實驗結論,這也培養學生的溝通與合作意識。
另外,采用講授與練習相結合的方法,鞏固本節知識,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講授方式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了解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如何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總結物理規律。 這就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對實驗進行一項一項的觀察和分析,進而進行綜合考察、綜合分析,實現從實踐到理解的飛躍。 此外,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教材的“加油站”幫助理解和拓寬知識面。
4、教學方案設計
(一)復習題:
1. 物理學中的功是什么意思? 它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2. 工作單位是什么?
(準備能量概念的介紹和能量單位的教學)
(2)舉例提出問題,建立能量、動能、勢能等物理概念。
1、首先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有關“能源”的俗語,如風能、水能、電能、太陽能、能源等,介紹“能源”的概念。
2.從例子中提取能量的基本含義。 例如流水、風、張開的弓、壓縮的彈簧、舉起的錘子等都可以對其他物體施加力,并使它們沿力的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即它們都可以對其他物體做功。 ,從而總結出能量的概念:如果一個物體能做功,則稱其具有能量。 它做的功越多,它擁有的能量就越多。 強調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的轉化過程,從而指出能量的單位與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J)。
3、鑒于例中存在的共同因素“做功的能力”,并根據例中的物體是否能因運動、升力或彈性變形而做功,提出動能的概念,導出勢能和機械能。 。
解釋完概念后,舉例讓學生分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子:在路上行駛的汽車有能量; 在空中飛行的飛機有能量; 彎曲的桿子有能量。
(3)通過實驗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
實驗探究1: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教材中圖8-35和圖8-36的實驗,引導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方法研究探索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和規律。
實驗一:用同一個鋼球控制相同的質量,從不同高度(不同速度)滾下。 觀察被擊打的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即可確定鋼球做功的多少,即其具有的動能。 的大小,可以得出動能與運動速度有關。 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實驗二:用木球和鋼球(質量不同)從同一高度滾下(控制速度相同)。 觀察被擊中的木塊在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即可確定木球和鋼球做功的大小。 從動能的大小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以上兩個實驗是在《加油站》提供的兩個結論的基礎上完成的。 注意引導學生閱讀“加油站”中的信息。
實驗探索2: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中圖8-37和8-38的實驗,引導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方法研究探索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和規律。
實驗一:同一個重物從不同高度自由落到一張特制的小方桌上。 觀察小方桌桌腿的深度,進而推斷重物的勢能與重物的高度有關——高度越高,高度越高。 勢能越大;
實驗二:讓兩塊不同質量的木塊和鐵塊從同一高度自由落到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桌腿的深度初中物理說課稿重力,進而推斷重物的勢能與重物的質量————質量越大,勢能越大。
實驗探索三: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將彈簧水平放置在T型架子上,固定一端,用另一端用小鋼球向固定端壓緊彈簧。 請學生仔細觀察松手后小鋼球能被推出多遠。 用不同的力壓縮彈簧兩次,然后引導學生探索,最終得到決定彈性勢能的因素。
(四)總結與鞏固練習
1、讓學生總結本課的知識要點,訓練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
2.鞏固練習:
例1:跳傘運動員勻速下落時,動能、勢能和機械能如何變化?
例2:物體的機械能是35J,勢能是27J。 它的動能是多少?
例3:灑水車沿街道勻速行駛,向路面噴灑水。 在這個過程中,它的動能將是因為__。
3、布置作業:課后作業第一題; 《學生用書》P116補充練習中的(1)和(2)
5、黑板設計:
第六節:動能和勢能
1.能量的定義:如果一個物體可以對其他物體做功,則稱該物體具有能量。
動能:物體因運動而具有的能量
勢能:物體因被舉起或彈性變形而具有的能量。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
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 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就越大。
3、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起的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物體的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變形有關:彈性變形越大,其彈性勢能越大。
【《動能與勢能》優秀初中物理講義范例】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面試敘述優秀范文08-03
文化勢能分析與跨文化廣告傳播10-17
關于文化勢能與奧運文化傳播10-17
15初中物理講義11-05
初中物理《重力》課稿稿模板07-28
關于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及輔導筆記:彈性勢能06-27
《摩擦》初中物理講義08-18
最新初中物理“功”課劇本樣本07-28
初中物理課劇本樣本《物體的顏色》12-02
7本初中物理課手稿模板整理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