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林
[摘要] 由于經費緊張,實驗投入低,即使是舊教材中的液體壓力曲線實驗和凸透鏡成像實驗也無法為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更不用說探究式教學了。
【關鍵詞】物理實驗;
教學;
現狀;
戰略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最有效、最簡單的途徑。 物理實驗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師必須不斷探索和改進物理實驗教學方法,從而推動素質教育,走向創新教育。 但由于種種原因,其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存在一定的困難。 本文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探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施策略。
1情況分析
1.1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是被動接受者。 重點通常是最終的概念和結論。 學生們雖然還記得,但仍然模糊地理解它。 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也就不足為奇了。 長期的被動接受,就會形成懶于思考、懶于用腦的心態。 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沒有老師、沒有書,孤立無援,題目稍微修改或者改變也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
1.2儀器設備問題:新教材必須有配套的實驗設備。 目前,很多學校的實驗設備還是按照幾年前舊課本上的實驗來配備的。 由于經費原因,新教材中安排的許多實驗活動無法進行。 有些實驗探究活動不可能每個學生都進行,仍然是由一名教師或一名教師與若干學生在課堂上演示。 比如,由于經費緊張,我校實驗投入較少,連舊課本上的液體壓力實驗、凸透鏡成像實驗都無法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據我了解,很多農村初中不具備真正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條件。
1.3探究的習慣:很多學生從小就沒有做事的習慣,沒有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因此,教師布置實驗探究任務,就是希望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開展實驗探究活動。 結果,學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 不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如何記錄實驗數據等等,很多學生一說起做實驗就興奮不已。 不要以為每個學生都是有目的地準備進行實驗探索活動。 事實上,他們中的一些人是抱著好玩的心態進入實驗室的。 他們認為實驗班美麗、活潑。 ,沒有課業。 有時,有些學生在課程結束時從未做過任何事情,只是旁觀者。
1.4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我國的考試形式比較簡單,主要通過筆試來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 有限的論文無法充分體現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無法體現科學探究精神。 雖然這幾年很多地方的高中試卷都進行了改革,高考試卷也進行了改革,但我認為只是題目的格式發生了變化。 學生實際上并沒有進行實驗來收集數據。 重點考察學生設計實驗、分析數據的抽象思維能力。 為了在考試時取得好的成績,確定考試題目初中物理實驗及結論,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練習。 學生在實驗課中培養的各種實踐能力和對科學知識的執著追求無法在現有的考試方式中得到體現。
2教學策略
2.1轉變教學理念: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溝通、學會做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 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習者自身的體驗和自我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提供真實的學習。 環境,即實驗探究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趣味性和結論的隱蔽性。 既要讓大多數學生愿意探索,又要讓學生有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覺得如果不探索初中物理實驗及結論,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或者不知道答案。如果他們不探索這個問題。 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對實驗有更多的探究內容,使新教學真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精神和新教育教學理念。
2.2加強實驗修改工作,大力發展自制教具: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這應該是每一位農村實驗教師必須時刻牢記的。 實驗設備不足是每所農村中學面臨的現實問題。 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實驗的特點和原理對實驗進行修改,制作一些必要的輔助教具。 還可以鼓勵學生動動手、動腦筋,自制一些教具。 簡單的實驗輔助工具。 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心智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研究的能力和興趣。
2.3從簡單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大力開展課外活動。 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猜測,并鼓勵學生通過實驗探索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無論猜測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肯定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幫助學生慢慢養成提出問題、自行探索的好習慣。 學生不僅可以在實際探索中學習相關物理知識,還可以體驗到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師還可以通過小型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小制作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對知識有新的理解、發現和新的感悟,也很容易提出新的問題,有時還會出現大人想不到的新奇想法。 通過長期的課外實驗和探究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執著的追求精神、實踐能力一定會得到培養。
2.4 轉變觀念,擺脫應試教育的誤區:我國的考試形式比較單一,導致大多數教師上課時追求高分。 這是實驗教學的最大障礙。 有限的論文無法充分體現實驗探究的能力,無法體現科學探究的精神。 實驗班學生培養的各種實踐能力和對科學知識的執著追求在現有的考試中無法得到充分體現。 不能這樣反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學生“為應試而學”的觀念,將教與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和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總之,多年來,農村初中的實驗教學基本處于空白。 如今,普及實驗教學非常困難,但通過教師的努力,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