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可以使用教案,這有助于順利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我們應該怎樣寫教案呢? 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
教學目標: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了解密度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計算密度。
3. 知道如何讀寫和轉換密度單位。
教學重點:
掌握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如何寫入、讀取和轉換密度單位
教學準備:
平衡重、2塊木塊、2塊石頭、量筒、水
教學流程:
1、新課程介紹:
自然界是由各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特性。 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征,我們區分和識別了不同的物質。特征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夠相互區分和識別的性質。 例如,色、香、味、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 在本課中,我們將研究物質的另一個特征——密度。
2.新課程介紹:
1、樹立密度概念
(1)實驗:用天平測量木頭和石頭的質量; 使用天平、量筒和水測量木材和石頭的體積。
(2)分析數據
A。 木塊的體積增加了數倍,質量也增加了數倍。 質量與體積之比是恒定的。
b. 當一塊石頭的體積增加幾倍時,它的質量也會增加幾倍。 質量和體積之比是恒定的。
C。 木塊的質量與體積之比不等于石塊的質量與體積之比。
從性能上可以看出,不同種類物質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是不同的。 質量與體積之比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 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則代表了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三)樹立觀念
A。 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 密度公式:ρ=m/v; m 代表質量,v 代表體積。
C。 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立方厘米 (g/cm3)
1g/cm3=/m3=103kg/m3
(4) 例:鐵塊的質量為1.97噸,體積為0.25米3。 鐵塊的密度是多少?
已知:m=1, 97t=1, 97×103kg; v=0, 25m3
求:ρ
解開:
答:鐵塊的密度為7.9×103kg/m3
2.密度的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即1.3米水的質量為1.0×103kg。
三、思考與討論
(1) 對于同種物質,密度ρ與質量m、v的關系。
(2) 不同種類的物質的密度相同嗎? 這是什么意思?
(3)式的物理意義。
3、鞏固實踐
4. 總結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2
密度
(一)教學目的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了解密度的公式初中物理測量密度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計算密度。
3. 知道如何讀寫和轉換密度單位。
(二)教具
演示實驗器材:1立方米的木塊1塊、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長方形鐵塊、鋁塊、相同體積的木塊(4厘米×3厘米×1厘米),體積相同的長方形鐵塊和松木塊(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稱重值200克)和砝碼一套,天平。
學生實驗器材:每2人1立方厘米木塊一塊。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小學時學過的體積單位
問:小學數學常用什么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體積?
學生答案:米 3、分米 3、厘米 3。
教師展示一個1分米3的物體,并要求每個學生觀察課桌上的1厘米3的物體。 指出 1 分米 3 = 1 升,1 厘米 3 = 1 毫升。
問:誰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老師展示了上節課使用過的體積相同的長方形鐵塊、鋁塊、木塊,并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均為12立方厘米。 問題:這三個物體中哪個質量最大? 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們回答,老師得出結論:可見,當不同的物體具有相同的體積時,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 是什么原因?
然后老師展示體積為 12 cm3 和 24 cm3 的鐵。 問:根據生活經驗,你知道哪一種品質更高嗎?
學生回答:鐵塊越大,質量越大。
描述并引入主題:由相同材料組成的物體,隨著體積的增加,其質量也隨之增加; 它的質量和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了“密度”,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問題了。
(黑板上寫:第3節密度)
2.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實驗:研究相同材質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量小鐵塊的質量。 告訴學生右盤中使用的每個重物的質量以及重物的位置。 請學生計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并將其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子測量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0厘米、3.00厘米、1.00厘米。 請學生計算其體積并填寫在表格中。
(3)用天平稱量大鐵塊的質量。 重復步驟(1)。
(4)測量大鐵塊的體積,同步驟(2)。
(5) 用兩塊不同體積的長方形松木塊重復上述實驗,并將所得數據填入表格。
(見下面的實驗表格)
質量 (g) 體積 (cm3) 質量/體積 (g/cm3) 鐵塊 194.812.007.9 鐵塊 2189.624.007.9 松木塊 1612.000.5 松木塊 21224.000.5
(6)全班同學計算表中的“質量/體積”,并將結果填入表中。
2、師生分析實驗表并介紹密度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并得出以下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加2倍,質量也增加2倍。 可見,鐵塊的質量與其體積成正比; 鐵塊1和鐵塊2的質量與體積之比是一定的。
(2) 同樣的道理:松木塊的質量也與其體積成正比; 松木塊的質量與其體積之比也是恒定的。
(3)松木塊的質量和體積的值與鐵塊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說明:質量與體積之比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 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在物理學中,密度被用來表達物質的這種性質。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密度。)
老師指出:在理解密度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是一定尺寸的體積,如“1米3、1分米3、1厘米3等”。 (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例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將保持不變。
問題:課本練習2。
3、密度公式
問:已知物體的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該物質的密度?
學生回答:從密度的定義,我們知道該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 也就是說,密度等于質量與體積之比。
說明:ρ代表密度; m代表質量:V代表體積。
(板書:2.公式:密度=質量/體積ρ=mV)
老師指出:注意:(1)ρ的寫和讀。 (2)密度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無關。
問題: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例題】并講解:解題思路和格式。
4. 密度單位
(一)單位組成
問題:來自示例問題:密度的單位是什么?
答:它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說明:如果質量單位是千克,則體積單位必須是m3,密度單位是千克/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 如果質量單位是克,則體積單位必須是cm3,密度單位是g/cm3。
問題:(1)g/cm3 的讀數是多少? (2)g/cm3 與kg/m3 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板書:3、單位:公斤/米3、克/厘米3。1公斤/米3=1×103g/=10-3g/cm3、1g/cm3=1×10-3kg/10-6m3=103kg /立方米)
問題:課本示例中鐵的密度(克/立方厘米)是多少?
指出:同一物質的密度采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也不同。 可見,在寫物質的密度時,必須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課本練習 1,其余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4、復習總結,鞏固新課
5. 布置作業:本章末尾的練習 2 和 3。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3
1、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學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密度計算或者實驗設計題經常出現在中考題中。 同時,它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以后學習液體內壓、大氣壓、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體浮沉情況的必要基礎。 通過本節的教學,學生應掌握密度的概念。 用比率法定義密度是初中生的難點。 因此,新教材在引導學生實驗的基礎上,發現同一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而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比不同,從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這既復習了天的運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教材要求方面,教學大綱與新課程標準有較大差異。 教學大綱要求“理解密度概念”,屬于“理解”級別,強調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 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問題。能夠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既有“獨立操作”層面,也有“理解”層面。 與教學大綱相比,實驗和探究更加突出。 同時,對密度知識的應用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學生運用密度知識計算質量、體積、密度英語作文,解釋簡單現象,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具體問題。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流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索,我們可以找出同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 通過師生互動,我們可以學到用比率來定義物理量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可以對物質的屬性產生新的理解。
學生運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生活”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探索性實驗總結密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在于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找出同類物質的共性——質量與體積之比相同,并培養用圖像來表示等思維方法。
4、教學方法設計
教學模式:實驗導入、問題式學習模式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實驗體驗物質的性質;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論初中物理測量密度的方法,得出密度的定義;
(3)師生討論由密度公式推導出來的密度單位以及密度知識的實際應用。
5、教具和學習工具的準備
托盤天平、砝碼盒、燒杯、水、量筒、鐵塊、鋁塊、銅塊、投影儀。
6.教學流程設計
(一)新課程介紹
(二)新課程教學
1.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密度概念的教學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密度。 符號: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質量/體積ρ=m/V。
3. 密度單位
4. 密度表
5. 例題(教材)
(三)總結與拓展
密度是物質的一個特性。 對于同一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是常數。 密度表示單位體積內某種物質的質量。 例如,鋁的密度為2.7×103kg/m3,也就是說1m3鋁的質量為2.8×103kg/m3。 可見,物質的密度是由該物質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決定的,而不是由該物質的質量或體積的大小決定的。 例如,如果一塊鋁被切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的密度會改變嗎? 不會,因為當鋁片被切掉一半時,體積就變成原來的一半,質量也變成原來的一半。 ,但是m和V的值,即ρ,沒有改變。
(四)聯系實際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相關文章:
金屬密度表初中07-28
初中物理教案11-09
初中物理教案15篇12-28
初中物理教案(19篇精選)02-09
初中物理教案:《距離和時間的計算》11-26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教案火箭12-28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教案 熱量的計算12-28
初中物理-八年級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二年級物理“質”的教學要點設計06-02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教案焦耳定律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