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功、功率、機械效率的內容是機械知識的綜合反映。 在中考題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雖然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但也是學習的難點。 是中考中的一道增分題。 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礎上,熟能生巧。
例題分析:
例1.(★)()圖中所示的四種情況中,人對物體所做的功是( )
圖例1
例2.(★★★)(海門)如圖所示,在相同粗糙度的表面上物理資源網,用相等的拉力F,向不同方向拉動物體,移動相同的距離s,則有如下判斷關于拉力所做的功,正確的是( )
(A) 圖 B 中的拉力做功最小 (B) 圖 A 中的拉力做功最小
(C) 在 A、B、C 三種情況下,拉力做的功相同。 (D) 圖 C 中的拉力做的功最大。
例3.(★★★★★)(體積) 如圖所示,小敏利用滑輪組將物體A和物體B勻速垂直向上提升。提升物體A時初中物理機械效率習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即F1; 舉起物體B時,小敏對地面的沖擊力
壓力為F2。 已知小敏的質量為65kg,物體A的質量為90kg,物體B的質量為50kg。
假設在拉繩子的過程中,小敏對繩子的拉力和對地面的壓力始終是垂直向下且同時的。
在直線上,無論繩索重量和摩擦力如何。 然后F2:F1= 。
例4.(★★★★)(廣東省汕頭市)一輛有質量的汽車沿著一條長5.4公里的蜿蜒山路行駛。
道路以恒定速度行駛。 從山腳到海拔0.5公里的山頂,需要15分鐘。 汽車發動機
牽引力為4000N。 求(1)汽車的行駛速度; (2)汽車發動機牽引力所做的功; (3) 的
發動機牽引功率。
3 分析: (1) 小車行駛速度v=s/t=5.4×10m/(15×60s)=6m/s; (2)汽車啟動
37 例3:機器牽引力所做的功W=FS=4000N×5.4×10m=2.16×10J; (3)汽車發動機的牽引力
74 功率P=W/t=2.16×10J/(15×60s)=2.4×10w。
經典測試題:
1. (★)() 下列關于力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輛汽車在平坦的道路上勻速行駛。 施加在汽車上的重力會對汽車做功。
(B) 人拿著盒子站在地上不動,手的拉力對盒子不起作用。
(C) 過山車向下運動時初中物理機械效率習題,過山車上乘客的重力對乘客不起作用。
(D) 當一個人把一個箱子從二樓舉到三樓時,手的拉力對箱子不起作用。
2. (★) (06 福建福州) 圖中描述的對物體做功的力是 ( )
成都智匯騰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