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方案設計
盧振麗 湘橋區城南實驗中學
[摘要] 演示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對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教學界有一句話:“沒有演示實驗的課堂是不可想象的”。 可見,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切實貫徹“實驗為本”的教學原則,真正把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有力工具,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物理資源網,我們提倡: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眼睛、大腦、雙手、嘴巴來獲取知識。 通過學生自己閱讀材料、自己實驗、討論講述,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地位,課堂氣氛不再枯燥。 大量的演示實驗已被收錄在物理教科書中。 有的由于自身設計或實際教學條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 從演示實驗的意義和作用來看,教材中部分章節的演示實驗數量還不夠。 課本中的一些圖片可以改為演示實驗,必要時還需要增加一些演示實驗,這樣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可以栽培。
【關鍵詞】物理教師演示實驗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演示實驗不僅能讓學生直觀地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律,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能力起到直接的示范作用。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科學研究方案。
近年來我在初三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方法有:
1、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 對于剛剛接受體育啟蒙教育的初中生來說,實驗觀察的形成并不是自發的。 主要依靠老師的指導和啟發。 讓學生明白,隨便“看”并不等于觀察。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是一個積極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例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部分時,我做了一個演示實驗來介紹,在玻璃板前面點燃一根蠟燭,在玻璃板后面放置一個燒杯。 當水倒入燒杯中時,會發生奇怪的現象。 蠟燭在水中燃燒,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 實驗結束后,當被問到“他們觀察到了什么”時,絕大多數人只回答“他們看到了自己”。 如果進一步深入問他們:“他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結論?”,沒有答案。 可見,如果老師不注重指導,實驗就會變成“只是看著”。 學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模糊的表述。 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抓住機會向學生講解如何觀察、觀察什么初中物理實驗設計方案,即觀察的目的、順序和內容。 這樣的結果將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學生的主體作用顯著提高了課堂演示實驗的效果。 使學生了解物質變化的本質和規律,將觀察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參與策劃,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可以適當完善一些課堂演示實驗,增加和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可以從簡單的實驗開始。 再比如,大氣壓的概念對于初中生來說比較抽象。 教學過程中,我布置了大大小小的試管實驗。 首先,將兩個試管放在一起并將它們倒置。 小試管掉下來了,學生分析是試管重力造成的。 然后將大試管注滿水,然后將小試管底部向下插入并翻轉過來。 發現小試管反而上升了,這給同學們帶來了非常深刻的體驗。 然后設計了兩個對比實驗。 每個實驗都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一步步深入。 首先,做“水杯厚紙”演示實驗,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1、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有什么問題? 2.讓學生思考:厚紙松手后會不會掉下來? 當同學們看到厚紙片不會脫落的意外現象時,都覺得新奇有趣。 這時,他趁勢問道:“上面的實驗中,什么力作用在厚紙上?為什么厚紙沒有掉落?” 學生們自然明白,厚紙如果沒有落下,一定是受到了向上的壓力。 這種壓力只能由大氣產生。 可以看出,大氣對厚紙施加了壓力。 然后他問學生:“課本要求做這個實驗時,杯子里必須裝滿水。如果杯子里只有少量的水,甚至沒有水,這個實驗能成功嗎?” 這時,學生們的思維非常活躍。 提出了各種改進計劃。 老師總結、分析、指導。 最后,師生們共同設計了一個改進方案: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如何用小刀片在厚紙與杯子的接觸點處撬開一個小口。 , 會發生什么? 然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 這個實驗直觀、有趣、引人注目,能夠與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 學生對此感觸頗深。 這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聽”的狀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實驗結果與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學生對大氣壓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后進行了“馬格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在任何方向上都有壓力,大氣壓力可以產生巨大的力,從而使學生對大氣壓力有了具體而清晰的認識。
3、引導學生延伸和擴大實驗,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從實驗現象到某種物理概念,規律的形成往往跨越很長的時間。 教師不能只注重教學生如何分析實驗結果。 形成概念或規則,并教授學生如何進一步理解概念或規則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進行“物體浮沉情況”實驗時,教材中的安排是先將雞蛋放入濃鹽水中初中物理實驗設計方案,觀察其漂浮; 然后在濃鹽水中加入清水,觀察雞蛋的懸浮和下沉。 在添加濃鹽水并觀察雞蛋漂浮情況的實際操作中,加水量并不容易控制。 如果一次倒入太多的水,雞蛋會沉到杯底,看不到漂浮的現象。 當加入濃鹽水時,雞蛋可能不會浮起來。 為此,我做了如下修改:首先讓學生將雞蛋分別浸泡在清水和濃鹽水中,觀察雞蛋的下沉和上浮情況,分析雞蛋的受力情況,獲得下沉和上浮的條件。 然后讓學生向濃鹽水中慢慢加入清水,觀察懸浮現象,分析懸浮情況。 然后討論為什么雞蛋在清水和濃鹽水中浮力不同? 為什么雞蛋在漂浮和懸浮時盡管排出的液體量不同,但受到的浮力相同? 這樣處理,不僅實驗更容易成功、有效,而且學生也容易理解。
4、下課前安排幾分鐘時間復習、鞏固和拓展知識。
在“慣性”一節的最后,我安排了一組對照實驗,讓同一輛汽車從斜坡上的不同位置滑下,然后讓不同的汽車從斜坡上的同一位置滑下,并記錄分別為汽車的滑動距離。 問:能否找出慣性的影響因素? 這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為他們突破下一節“慣性與速度無關”的難點做好了準備。
5、學生根據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解決疑難、困惑的問題。 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實驗有更清晰的印象,學習物理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這不僅擴大了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而且培養了學生探索事物、掌握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物理實驗的完善和補充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對知識領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科學分析問題、實踐實踐技能的能力。 ,增強了艱苦奮斗的精神。
綜上所述,我覺得物理演示實驗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教學內容。 在示范實驗中,力求實現知識方法、能力、素質等多方位的教育教學目標設計。 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也很有用。 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