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相信大家從小就在學校教室的墻上見過他的肖像。 由于他對現代物理學的杰出貢獻,“愛因斯坦”一詞已成為“天才”的代名詞。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院去世。 那一天是他生命的結束,但這只是他大腦漫長而奇怪旅程的開始。 因為一個“瘋子”偷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
愛因斯坦的智慧是眾所周知的,他也清楚全世界對他的崇拜是多么瘋狂。 因此,當愛因斯坦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時,他給家人留下了關于遺體處理的指示:將遺體火化,并將骨灰撒在不知名的地方。 沒有發布訃告,也沒有建立墳墓。 但盡管這個要求如此簡單明了,愛因斯坦死后仍然沒能實現他的愿望。
誰偷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
1955年4月17日晚,76歲的愛因斯坦因胸痛被送往普林斯頓醫院; 4月18日凌晨1點15分,愛因斯坦用德語低聲說了幾句后突然去世。 當時值班的護士不會說德語,所以沒有人知道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什么。
不過,愛因斯坦的醫生對于他的死因并不太清楚。 有的說是膽囊炎癥,有的說是腹主動脈瘤等等,所以愛因斯坦需要進行尸檢。 然而,預定的驗尸官因故未能前來英語作文,愛因斯坦的尸檢工作就交給了醫院42歲的病理學家托馬斯·哈維( )。
然而,哈維對愛因斯坦的真正死因并不感興趣。 他很好奇“為什么愛因斯坦這么聰明”。 尸檢一開始,哈維就按照正常的尸檢程序,對器官進行一一檢查、稱重并描述其外觀,最終確定死因是主動脈破裂。 但當世界上最偉大、最聰明的科學家之一躺在他面前時,哈維的心被感動了。 他鋸開愛因斯坦的頭骨,完整地取出愛因斯坦的大腦,將其浸泡在裝滿福爾馬林的罐子里,帶回家藏起來。 愛因斯坦的家人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他的遺體當天被火化。
事實上,哈維不僅挖出了愛因斯坦的大腦,還摘除了愛因斯坦的眼球,送給了愛因斯坦的眼科醫生亨利·艾布拉姆斯(Henry )。 直到今天,這些眼球仍被保存在紐約市的一個保險箱中,并經常有傳言稱其將被拍賣。
哈維把大腦帶回家后,忍不住告訴了他在耶魯大學的前任老師哈里·齊默爾曼博士。 齊默爾曼大言不慚,向媒體透露了此事(也有說法是哈維的兒子在學校炫耀“我爸爸有愛因斯坦大腦”時曝光的)。 于是僅僅兩天后,全世界都知道了哈維挖出了愛因斯坦的大腦,讓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驚呆了。
漢斯非常生氣,去找哈維討要說法。 但哈維設法說服漢斯只批準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科學研究,以及在著名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任何結果。 在哈維保留大腦的幾個月里,他因拒絕交出大腦而被普林斯頓醫院解雇。
大腦被切成240塊,開始流浪!
哈維被解雇后,他的大腦被送往費城的一家醫院。 在他的監督下,技術人員根據大腦解剖圖將愛因斯坦的大腦分成了240塊。 一些腦片被精細地切成薄片用于顯微鏡觀察。 腦片一部分給了齊默爾曼老師,其余的則給了他的老師齊默爾曼。 放在兩個裝滿福爾馬林的罐子里,存放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地下室里。 不得不感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如果大腦被切成碎片,它還是大腦嗎?
失業后不久,哈維的婚姻就破裂了,他的妻子威脅要失去她的大腦。 之后,他搬到了中西部,在威奇托的一家生物測試實驗室擔任主管,在那里他將大腦存放在啤酒冷卻器下的蘋果酒盒中,但很快就被解雇了。 他搬到了密蘇里州韋斯頓,在學習醫學的同時嘗試利用業余時間研究大腦,但在 1988 年未能通過為期三天的資格考試后失去了行醫執照。 后來他搬到堪薩斯州勞倫斯,在一家塑料工廠擔任裝配線工人,并搬進了加油站旁邊的二樓公寓。
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初愛因斯坦的大腦,哈維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但大腦的漫游尚未結束。 1997年,自由作家找到了84歲的哈維,想為他寫一本傳記。 而且哈維還記得愛因斯坦有一個愿望,就是要從西到東穿越美國,于是老人就請求帶他踏上一段從美國西到東的旅程(4000公里),并且哈維奪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 他們從新澤西開車到加利福尼亞州,遇見了愛因斯坦的孫女伊芙琳。 哈維想將大腦歸還給當時貧窮無家可歸的伊芙琳,迫切需要大腦來驗證她是否是愛因斯坦的親生孫女。 但大腦已經在福爾馬林中浸泡了40年,所有DNA都被破壞了,所以伊芙琳把大腦扔回給了哈維。
1998年,哈維回到普林斯頓醫院,將愛因斯坦的大腦交給了醫院的病理學家艾略特·克勞斯博士(Dr. Eliot Kraus)妥善保管。 最后,哈維于2007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哈維在偷走大腦后的幾十年里生活并不如意,但他始終隨身攜帶著愛因斯坦的大腦,并沒有賣掉。 他是否被視為“瘋子”,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天才大腦有什么區別?
保存大腦這么多年的哈維是否發現了愛因斯坦大腦中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答案是愛因斯坦的大腦,連毛也不行。 事實上,哈維只是一名病理學家,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研究一無所知,所以面對大腦,哈維只能稱重和拍照。 結果顯示,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僅為1230克,比一般男性大腦(1350克)略輕。 齊默爾曼擁有大約六分之一的大腦樣本,沒有發現大腦存在異常。
20 世紀 80 年代初,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科學家瑪麗安·戴蒙德 ( ) 聽說了愛因斯坦大腦的存在。 經過幾次懇求,哈維給她送了四塊糖果大小的腦組織用于研究。 戴蒙德將愛因斯坦的腦組織與11名死于非神經系統疾病、平均年齡為64歲的男性的大腦進行了比較,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普通人多了73%的神經膠質細胞。 戴蒙德推測愛因斯坦可能經常使用這個區域,需要更多的新陳代謝。 該論文于1985年發表在《實驗神經學》雜志上:《科學家的大腦:愛因斯坦》。
當時,幾乎所有與愛因斯坦有關的事情都上了新聞,戴蒙德的論文也不例外,立即引起了轟動。 隨后,佛羅里達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圖片,發現愛因斯坦的前額皮質相當發達。 此外,還有人把目光集中在連接左右大腦半球的“胼胝體”等……
后來201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科學家收集了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廣泛的愛因斯坦大腦照片,發現他的大腦頂葉比普通人大15%。 尤其是左下頂葉的膠質細胞比例明顯更高。 這些領域都與數學能力有關,而數學能力實際上并不是愛因斯坦的強項之一。 但總體而言,與其他人的大腦相比,愛因斯坦的大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沒有根本區別)。
科學家們不知道這些差異是否有助于愛因斯坦的智力。 不過,這些研究多少滿足了人們對天才的想象。
終于:
愛因斯坦大概從來沒有想到,在他死后,他的大腦會經歷如此混亂的旅程。 這或許也印證了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話:并不是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可以用數字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