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說明:
《聲之依試講稿.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訊-天天圖書館。
一、聲音運用試講(人教版) 廣東松花江小學數學 丹冬梅 一、教材解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課為豐富多彩中學生的生活和生產而設中學生通過了解聲音的現象,了解聲音的形成與傳播、聲音的特性、噪聲的危害與控制等,探究聲音的用途。 內容與生活和科技密切相關聲的利用教學設計及反思,使中學生形成將科技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生產的意識。 讓中學生感知化學與生活、生產的關系,展示數學的用處。 2.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內容:了解與聲音相關的知識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 要點:(1)了解聲音可以獲取信息,以及利用聲波獲取信息在人類社會及其發展中的應用。 (2)識別音為一
2.一種波動,聲波可以傳遞能量,聲波可以傳遞能量的性質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 難點:聲波可以傳遞能量,回聲定位的認識。 3.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了解聲音相關知識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收集資料和觀看視頻,了解聲音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3)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聲音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進一步減少對科學的熱愛。 2.學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聲音的中學生的例子。 一是讓中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即使是不成熟的意見也可能闖入他人的思維。 形成系列新觀點,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中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對物理的興趣。 3、教與學方法:根據本課內容和特點,采用競賽活動、實驗探究、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分類等教學方法聲的利用教學設計及反思,引導中學生討論、實驗、比較、分類歸納,完成教學任務。 四、課前策劃: 1、讓中學生廣泛搜集相關信息,獲得感性認識,培養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 教師收集與聲音運用相關的影音資料。 3、準備“聲能轉移能”實驗設備。 五、資料展示: (1)四套音像資料 (2)實驗器材:蠟燭、氫氣球、膠片、啤酒瓶、金屬盤、碗、小錘子等 6.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播放火山噴發片段,欣賞自然水景,進行情感學習。 2. 引入新課:自然界中的聲音
4、現象豐富多彩,隱約提出一兩個聲音現象的例子,迅速引起學生注意,引出新課。 3. 教授新課程: (1) 引入競賽機制,尋求學習語音的幫助。 (2) 公布比賽結果,用歸納語音的例子,引導中學生分類,啟發式分類方法不一而足。 (3)實驗探索,探索聲能的能量傳遞。 (4)現象分析:用水波和聲波來類比。 (5)創設情境,用片段播放聲音。 (6) 對上述例子再次分類。 (7)深入研究聲音在傳播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回聲知識的應用。 (8)插入“回聲”的影音資料。 (9)總結關于“回聲”的知識。 (10)總結本課內容。 7. 作業安排: 1.超聲波及二次
5、聲波是只益不益嗎? 2. 聲音的使用可以從哪些角度來分類? 8. 欣賞音樂: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