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一年級必修二物理知識點匯總#】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量都加大了,學習負擔和壓力明顯增加。你不能再依賴初中老師的“填鴨式”教學、“督導式”自學、“指揮式”作業了。你必須逐步培養自己主動獲取和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今天,51測試網高中頻道為正在努力的你整理了《高一必修二物理知識點匯總》,希望下面的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1.高中物理必修課知識點總結
1. 兩個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at2
兩個公式中有五個物理量,只要確定了其中三個,就可以確定另外兩個。原則上,任何勻加速直線運動問題都可以利用兩個基本公式中的一個或兩個聯立方程來解決。
2.常用公式及特點
(1)速度-位移公式v2-v=2ax,其中不包括時間t;
(2)平均速度公式=v=,只適用于勻加速直線運動,不包含時間t和加速度a;=,可以適用于任意運動。
(3)利用位移差公式Δx=aT2,采用紙帶法求解加速度。
(4)初速度為零的勻速加速直線運動比例公式的適用條件:初速度為零的勻速加速直線運動。
3、基本公式和XX公式都是向量公式,公式中的v0、v、a、x都是向量,解題時要注意各個量的正負值,一般選取v0方向為正方向,其他量與正方向相同則取正值,與正方向相反則取負值。
2.高中物理必修課知識點總結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變化稱為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旋轉、振動等運動形式。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取一個參照物(即假定靜止的物體)。對于同一個物體的運動,參照物不同,對其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 粒子:僅具有質量而無形狀和大小的點,用來表示物體。這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作為將其視為粒子的依據。
3、位移與距離:位移描述的是物體位置的變化,是物體從運動的起始位置到終止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距離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距離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從大小上講,位移一般小于距離,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才等于距離。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一個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一定時間內所作的位移與這一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一周期(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一種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位置)的速度,其方向是沿著質點所在軌跡上一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方。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準確描述。
(2)速度:
① 速度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一個標量。
②平均速度:質點在一定時間內行進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叫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在一般的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二者才相等。
5. 加速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個矢量。加速度又稱速度變化率。
(2)定義: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量Δv與發生這種變化的時間Δt之比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與速度變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與v的方向一致。
3.高中物理必修課知識點總結
氣體性質
1、氣體狀態參數:
溫度:宏觀上指物體冷熱的程度;微觀上指物體內部分子不規則運動的強度。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關系:T=t+273{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產生連續均勻的壓強,標準大氣壓:1atm=1.013×105Pa=(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特點:分子間間隙大;除碰撞瞬間外,相互作用力較弱;分子運動速率高
3.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1V1/T1=p2V2/T2{PV/T=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K)}
筆記: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而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的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高中物理必修二,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T為熱力學溫度(K)。
4.高中物理第二必修課知識點總結
電勢的概念
(1)定義及定義公式
電場中某一點電荷的電勢能與其所帶電荷量的比值稱為該點的電勢。
(2)電位的單位:伏特(V)。
(3)電勢是一個標量。
(4)電勢是反映電場能量性質的物理量。
(5)零電位點
電勢能為零的點稱為零電位點。在理論研究中,通常取無窮遠處的點作為零電位點高中物理必修二,而在實際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作為零電位點。
(6)電勢是相對的
電位的大小與零電位點的選擇有關,零電位點的選擇不同,則同一點電位的大小也會不同。
(7)電勢沿電場線方向減小,電場強度的方向就是電勢減小最快的方向。
(8)勢能與電勢的關系:ε=qU。
5.高中物理必修課知識點總結
成就
1. 工作所需的兩個因素:
一是作用于物體的力;
第二個是物體沿力的方向行進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與物體沿力的方向行進的距離(s)的乘積。
(功 = 力 × 距離)
3.功的公式:W=Fs;
單位:W → 焦耳;F → 牛頓;s → 米。(1 焦耳 = 1 牛頓米)。
4、勞動原則:使用機器時,人所做的工作與不使用機器直接用手工所做的工作相等。換句話說,使用任何機器都不會節省工作。
5、斜面:FL=Gh。斜面的長度是斜面高度的幾倍,推力只是物體重量的幾分之一。
(螺絲和蜿蜒的山路也有傾斜)
6、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稱為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W = η
7、功率(P):單位時間(t)內所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耳;t→秒。(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特)
=推薦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