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玻璃板; 薄的; 小花選擇了兩支蠟燭,原因是點燃的蠟燭圖像更清晰; (2)乙; 不能; 空的; (3)玻璃板與臺面不垂直。 【解析】 試題解析: (1) 借助玻璃板的透明特性,可以觀察玻璃板的另一側右側,從而找到成像的位置。 白色玻璃相對較暗,使得白色玻璃板前的環境對實驗的影響較小,圖像更清晰。 (2) 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可知,平面鏡與物體所成的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平面鏡成像求玻璃板厚度,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距離從圖像到平面鏡。 平面鏡所成的像,好像是由反射光的反延長線會聚而成,不是實際的光會聚,而是實像; (3) 如果實驗時玻璃板不垂直,則前面的蠟燭和上面的蠟燭是不可能連在一起的。 圖片完全一致。 【分析】(1)透明玻璃板透明度高,透射光多,反射光少,蠟燭圖像不夠清晰; 白玻璃顏色更深,透過的光少,反射的光多,蠟燭圖像更清晰。 因此,應選擇白色玻璃。 厚玻璃板的兩面都可以作為反射面平面鏡成像求玻璃板厚度,會出現兩個圖像,影響實驗效果; 因此,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 小花選擇了兩支蠟燭,原因是點燃的蠟燭圖像更清晰。 (2) 平面鏡與物體所成的像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根據原圖,像的位置在B點; 平面鏡成的像是實像,光屏上不能帶像。 (3)實驗時玻璃板應垂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 如果不是豎直的,無論怎么接,旁邊的蠟燭都不能和上面蠟燭的圖像完全重合,也很難比較圖像和物體的大小。 因此,答案是:(1)白玻璃板; 薄的; 小花選擇了兩支蠟燭,因為點燃的蠟燭形象更清晰; (2)乙; 不; 錯誤的; (3)玻璃板與臺面不垂直。 【點評】本題考查中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能否合理解決實驗中的問題。 只要熟悉平面鏡的成像特性,這類問題就很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