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1)探究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探究物體大小與像的關系;
(2)通過實驗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四大特點;
(3)體會和感受什么是“虛”象。
2、實驗原理:
平面鏡的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三、實驗設備:
玻璃盤、燈臺、秤、圓珠筆、兩根相同的蠟燭、光屏。
四、實驗步驟:
使用上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① 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在紙上放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
② 在紙上寫下平面鏡的位置。
③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蠟燭的影像。 拿另一支未點燃的同類蠟燭,將其立在玻璃板后面,直到它看起來與上方蠟燭的圖像完全重合。 這個位置就是上面蠟燭圖的位置。 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
④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復步驟③。
⑤ 熄滅蠟燭,整理實驗器材,結束實驗。
5、實驗處理:
在每個實驗中用一個刻度尺連接蠟燭和它的圖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cm 圖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圖像與物體尺寸比較
第一的
第二次
第三次
六、分析論證:
圖像的位置與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圖像和物體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推理:
①
②;
③;
④;
①圖像和物體的大小相同;
② 像和物體到鏡子的距離相等;
③物像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④所形成的像是直立的實像。
七、實驗練習:
1. 本實驗采用的研究方法。
2、同事在做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垂直放在尺子前,取兩根等長的蠟燭A、B,依次垂直放在尺子上,并點燃了玻璃。 蠟燭A在棋盤前,用嘴巴觀察,如圖。 在這個實驗中:
(1)尺子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體與圖像的關系;
(2)用兩根等長的蠟燭比較物象關系;
(3) 取下蠟燭B平面鏡成像實驗器材,在其位置放上擋光板平面鏡成像實驗器材,擋光板收蠟
蠟燭A的蠟燭火焰像(填“能”或“不能”),表示平面鏡成的像是。
3、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八年級數學《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實驗——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初中數學物體慣性實驗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曹沖砸缸”對初中數學啟示的實驗檢測
★物理實驗: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分析
★初二數學凸透鏡成像規律課堂實驗
★初二化學水沸騰特性課堂實驗
★初中數學滴水法報時實驗設計
★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器底壁初中數學液體浮力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