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的物體不一定被認為是點質(zhì)量,小的物體也不一定被認為是點質(zhì)量。
2. 平移中的物體不一定被視為點質(zhì)量,旋轉(zhuǎn)中的物體也不一定被視為點質(zhì)量。
3.參考系不一定是靜止的,只是被假定為靜止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幀,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物體運動,但也可能相同。
5、時間線上,n秒表示n秒的結(jié)束;第n秒表示一段時間,也就是第n秒;第n秒的結(jié)束和第n+1秒的開始,是同一個時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diào)大小,忽略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距離。
8、位移也是相對的,必須選擇一個參考系,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位移可能不一樣。
9、打點器應(yīng)在紙帶上打出適當粗細的小點,如打出的橫線較短,應(yīng)調(diào)整振針與復(fù)寫紙之間的高度,使其較大。
10、使用計時器標點時,應(yīng)先打開電源,待標點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松開紙帶。
11. 釋放物體之前,將其停在點計時器附近。
12、使用電火花點式計時器時,要注意將兩根白色紙帶正確穿好,將碳粉紙盤夾在兩根紙帶中間;使用電磁點式計時器時,要讓紙帶穿過限位孔,并壓在復(fù)寫紙下面。
13、“速度”這個詞是一個比較模糊的籠統(tǒng)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一般是指瞬時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jù)語境來區(qū)分“速度”的含義。我們通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而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在列計算中經(jīng)常用到。
14、強調(diào)對速度矢量性的認識。有些學生受初中學習的速度概念的影響,難以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初中學習的“速度”就是我們現(xiàn)在學習的平均速度。
15.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如果一個物體的速度很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也很大。
18、當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它的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9、如果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很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就很大。
20、加速度的正負值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如果一個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打點計時器求瞬時速度,該物體不一定會減速。
22、當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它的速度可能增大;當加速度增大時,它的速度可能減小。
23、當物體的速度不變時,它的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4、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5、位移像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6、解題前先明確兩個坐標軸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和速度圖混淆。
27. 圖像彎曲并不代表物體做曲線運動。
28. 從圖像中讀取物理量時,應(yīng)明確該量的大小和方向,并特別注意方向。
29、vt圖上兩條線的交點不是交點,但此時它們相等。
30、人們得出“重的物體下落得更快”的錯誤結(jié)論主要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
31、嚴格地說網(wǎng)校頭條,自由落體中的物體只受重力的影響,當空氣阻力的影響很小時,可以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近似地看作是自由落體。
32、自由落體實驗中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時,對重物的要求是“質(zhì)量大、體積小”,單純強調(diào)“質(zhì)量大”或“體積小”是不準確的。
33. 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時題目中沒有說明,解題時應(yīng)充分利用這個隱含條件。
34、自由落體是沒有空氣阻力的理想情況。實際物體的運動有時會受到空氣阻力太大的影響。這時,空氣阻力就不能忽略了。例如,在雨滴下落的最后階段,阻力很大,不能算是自由落體。
35、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為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恒定的,而是隨緯度、海拔高度而變化的。
36、四個重要的比例方程都是從自由落體運動出發(fā)的,即初速度v0=0為成立條件,若v0≠0,則這四個比例方程均不成立。
37. 勻速加速運動的公式都是矢量形式打點計時器求瞬時速度,解題寫方程時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8.初速度v0的方向常常取為正方向,但不一定如此,與v0相反的方向也可取為正方向。
39. 解決汽車制動問題時,首先應(yīng)確定汽車何時停止運動。不要盲目地應(yīng)用勻速減速直線運動的公式來解決問題。
40. 尋找追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guān)系、速度相位等。
41. 使用速度圖解決問題時,請注意線條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它們相交的點。
想要文檔版的朋友可以關(guān)注我,私信我。另外我的視頻每天都會更新,講解高中物理的解題技巧。每天5分鐘解決一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