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某門戶網站上聽到一則新聞,某品牌新能源汽車充電10分鐘,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成為壓垮燃油車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完之后,一開始沒什么感覺,可能是廠家的宣傳噱頭吧。 但細想之下,還是忍不住要問幾個問題。
1、高中學過數學的都知道P=UI,估算普通新能源汽車百公里耗電量為17kwh。 這樣一來,行駛1000公里就會消耗電能,也就是電池至少需要儲存電能。 至于10分鐘充電的電量,以目前快充樁最高700V電壓計算,10分鐘充電所需電壓為1457A,每根方鋁線所能承受的電壓為8A。 安全充電需要182平方米的鋁線,這只是最低限度和理論情況的估計。 試想一下,即使是這么大的電流,用一根粗頸的電纜來承載現實嗎?其實,如果超導材料在不久的將來研發出來并投入實際應用,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2、國家電網會不會超載?
僅僅一輛車的充電電壓就超過了1400A。 如果在全省推廣充電電流過大會引起,是否會造成電網負荷過大而導致故障充電電流過大會引起,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去年秋天北方似乎持續低溫,因為空調的密集使用。 一旦電網無法承受負荷,那么這種超快充也是一個偽命題。
第三,什么樣的電池可以承受這么大的電壓充電操作。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組多由單體電池,外加BMS組成。 電池種類主要有醋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 就連奇瑞的刀片電池也是在醋酸鐵鋰電池的基礎上改進而來。 傳統鋰電池能否承受如此大的電壓充電輸入也不得而知,這給安全問題帶來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