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一)平面鏡成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 了解平面鏡成實像及實像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現象。 二、過程與技巧 1、體驗“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探索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人教版,學會記錄實驗過程中的信息。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真實圖像的意義。 三、情感心態與價值觀1. 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中感受化學現象的美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了解平面鏡和球面鏡的應用,初步了解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課程重點(內容)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平面鏡成像原理 3.平面鏡成實像 4.平面鏡的應用 紙、蠟燭等 ★工藝 1.平面的特點 (通過實驗得到) 像和物體大小相等(equal size)。 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垂直),像與物的距離等于鏡面。 即:像距=物距(等距)正立實像 2.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虛像 1.它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由反向產生的反射光線的延伸 2 .實像不能被光幕接收。 四、平面鏡的應用 1、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潛望鏡) 2、借助平面鏡成像(個人儀器布置、練習室、口鏡等) 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漓江兩岸美麗的山峰清楚地反映在平坦海面上的“倒影”,這是(D) A. 山的等大陰影 B. 等大虛像山 C. 山的放大實像 D. 山 例 2. 小麗站在離鏡子 0.5m 遠的地方,透過鏡子看。 鏡子中的影像與小麗的距離為1m。 當小麗后退時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人教版,她在鏡子中的影像大小不會改變(填寫“增加”、“減少”或“不變”)。 例3 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畫出物體AB 在平面鏡中的像。 ★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主要研究了以下問題: 1.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和成像原理。 2、平面鏡的應用:成像和改變傳播方向。 ★作業 1.準備本節課文。 2.動腦數學①②.3. 預覽第四節“光的折射”。 ★ 板書設計 1. 平面鏡成像 1. 特點 ① 圖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②像與物與鏡的距離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