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一日作業設計縣(市、區)石首市中學實驗中學學科八年級數學課時名稱平面鏡成像課老師陳良云課內容及教材解析本節為學習光的線性傳播而光的反射是在學習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基礎上,是前面兩節課知識的應用; 此外,在本課程中,學生將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這次探究是中學生遇到的第一次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 本次探究對整個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課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為下一章凸透鏡成像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因此,該部分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課堂學習的目標知識和技能:了解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了解真實圖像生成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過程,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以及實驗數據的記錄和處理。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通過對平面鏡所成像與物體對稱性的探討,展現平面鏡對稱之美,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課堂作業目標 1.掌握平面鏡成像實驗操作; 2、加深對平面鏡成像特性的理解; 3、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繪制相關圖像。 作業設計的思路激發了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中學生在化學現象中領略到美,從而能夠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掌握“平面鏡成像”實驗的操作過程,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書面作業 基本作業 1、如圖所示,是從平面鏡看到的電子表上顯示的時間的實像,則實際時間為( ) A. 12:15 b. 15:12 C. 21:51 D. 15:21 2. 如果一個凈高為1.4m的人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此人的像高為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圖像是。 如果一個人向前走1m,圖像的大小將是(在最后一個空白處填上“增加”、“減少”或“不變”)。 3.平面鏡的成像可以借助光來解釋。 實際光線會聚在穿衣鏡拍到人的地方(填“是”或“否”),被光幕接收(填“可以”或“不能”),所以這就像(填寫“虛擬”或“真實”)。 4、如圖所示中考平面鏡成像實驗視頻,請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制作AB在平面鏡中的像(保留圖紙痕跡)。 5、圖A是小明“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1)小明實驗時,點燃蠟燭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成像。 雖然圖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中考平面鏡成像實驗視頻,但可以通過玻璃板觀察蠟燭(填“A”或“B”)來確定圖像的位置。 如果有 2cm 和 1 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