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鏡》教案
一、內容及其剖析
本節內容:物體通過照像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實像和實像。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鏡所成的像的特性和虛像與實像的區別。理解透鏡所成的像的特性的關鍵就是要曉得透鏡成的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是虛像還是實像;而理解虛像和實像的區別的關鍵就是要曉得虛像和實像是如何產生的?怎么分辨?中學生早已曉得了光的折射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本節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的,它也是中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教學的重點是認識凸透鏡在不同應用中成像的特性,解決重點的關鍵就是中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作為認知問題的基礎,同時要有實物或圖片觀察認識。
二、目標及其剖析
目標:
1、認識物體通過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性。
2、知道虛像與實像的區別。
剖析:
1、認識物體通過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征就是指通過生活經驗了解到拍照機的鏡頭能成倒立、縮小的虛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2、知道虛像與實像的區別就是要曉得虛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平面鏡成像實驗教案,能用光屏承接;實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問題確診剖析
在本節的教學中平面鏡成像實驗教案,中學生遇見的問題主要是很難理解虛像和實像是如何產生的,形成這一問題的緣由是中學生不知到通過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能會聚成像,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就是班主任要通過圖示解釋虛像和實像的動因。
四、教學支持條剖析
本節借助多媒體演示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性。打算好畫圖工具:尺子。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我們曉得了凸透鏡對光線不但有會聚作用,它就會成像(班主任作簡單的演示),那生活中有什么物品借助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請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引入新,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有什么。
師生活動:中學生舉例,班主任選擇與本節有關的透鏡: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加以說明。
問題二: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征?
設計意圖:認識拍照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特性。
師生活動:中學生閱讀,班主任展示圖片并讓中學生回答:
問題三:虛像和實像有哪些區別?
設計意圖:了解虛像和實像。
師生活動:班主任提問做出鋪墊:
1、小孔成的是哪些樣的像?能夠用光屏承接?
中學生回答:倒立的虛像,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鏡成的是哪些樣的像?能夠用光屏承接?
中學生回答:正立的實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剖析總結:虛像能用光屏承接;實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虛像和實像是如何產生的?
班主任在黑板上畫圖說明并讓中學生加以總結。
目標測量: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照相機成像中,下述剖析正確的是
A.屬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屬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虛像的是①②③
D.成實像的是②③④
2、如圖所示是拍照機的成像示意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拍照機使用的是凸透鏡
B.拍照機使用的是凹透鏡
C.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中,小明朋友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述光學儀器的成像規律與實驗現象的成像規律相同的是()
A.放大鏡B.拍照機
C.投影儀D.潛望鏡
4、“老花鏡”的鏡框是“凸透鏡”,將老花鏡的鏡框貼緊書本看書上的字,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遠處的樹,適當聯通鏡框直到見到清晰的像,則聽到的像是_____的.
六、堂小結:
1、照相機的鏡頭能成倒立、縮小的虛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2、實像與實像的區別就是要曉得虛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實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透鏡》教案】相關文章:
在研討中思索在實踐中成長的總結03-11
生活的講演稿大全03-15
運動的描述優秀學案03-22
工作與生活的講演稿03-14
高中生的假期生活總結03-16
在哪只手的小班學案03-16
母親過生日的小班學案03-16
貓和老鼠的大班學案03-16
小麥的勞動技術學案例文03-22
少年能自強的優秀學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