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一、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征?2、猜測或假定:像可能與物體的大小相等,關于鏡面對稱等。3、實驗器材:白紙、玻璃板、蠟燭、刻度尺4、實驗步驟:〔1〕將紙對折,在對折處畫一條直線段,把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豎立在對折線上;〔2〕在白紙的一方任意位置放燃起的蠟燭,用筆記下蠟燭的位置,觀察玻璃旁邊的像;〔3〕用手在玻璃前面摸一摸是否有蠟燭存在,再拿一張白紙在像的位置附近聯通,觀察白紙上是否有蠟燭的像;〔4〕拿另一支蠟燭〔未燃起〕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處,聯通這支蠟燭,再左右聯通背部,從不同位置看起來蠟燭和像完全重合;〔5〕改變蠟燭的位置,重復再做一遍。5、結論:〔1〕像、物大小相等;〔2〕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實像。1、實驗中借助玻璃板取代平面鏡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2、實驗中平面鏡要和桌面垂直,否則如何聯通蠟燭都不能和像完全重合;3、實驗中假如用的玻璃板太厚都會聽到兩個像,這是因為玻璃板的兩個面上都發生反射產生的;4、實驗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擬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
5、用一張白紙〔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邊,白紙〔光屏〕上看不到蠟燭的像,證明成的像是實像。二、平面鏡1、平面鏡: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穿衣鏡。如:平淡的海面、拋光的金屬面。2、平面鏡的符號:3、平面鏡的作用:〔1〕成像如:水底的倒影、練功房的穿衣鏡等。〔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如:潛望鏡4、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如下述圖所示,平面鏡前的物體射到平面鏡的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步入人的耳朵,視覺會逆著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方向看,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點。5、平面鏡成像畫圖如圖MN表示平面鏡,AB表示鏡前的物體,按照平面鏡成像的特征畫圖步驟:第一步:分別過A、B點做垂直于平面鏡的垂線〔用實線表示〕;第二步:在垂線和平面鏡的相交處標出直角;第三步:在平面鏡的另左側找到A′點,使A′點到平面鏡的距離和A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同理找B’。第四步:聯接A′、B′畫實像(用實線)。如下述圖所示:知識點解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無論穿衣鏡大小,都能使物體產生一個完整的且與物體等大的像。
穿衣鏡的大小只能影響觀察到的像的范圍。2、站在平面鏡前的人,向平面鏡走進時,人們常常以為像“變大〞了,雖然改變的是視角,視角大感覺看見的物體就大。如圖:甲、乙中樹是一樣大的,而且甲圖中的人覺得樹更大些,這跟人看遠處駛近的車輛覺得相像,這輛車的大小仍然不變,但人以為車輛遠小近大,駛近的車輛“變大〞了。三、虛像平面鏡成的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射到平面鏡上發生反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并不是實際光線會聚產生的,所以平面鏡成的像只能用耳朵聽到,難以用光屏承接,是實像。知識點解析:1、實像: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經過光學儀器后,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虛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耳朵直接觀察。如小孔成的像。2、虛像:從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經過光學儀器后初二平面鏡成像知識點,步入人眼的光線反向延長找到交點確定為物體的像。實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耳朵看見,如平面鏡成的像。四、凹面鏡與凸面鏡1、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1)原理:光的反射。(2)應用:機動車后視鏡、街頭轉彎處的反光鏡。2、凹面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鏡會會聚于焦點;焦點發出的光平行射出。
(1)原理:光的反射。(2)應用:太陽灶、手探照燈反射面、天文望遠鏡。例題一、平面鏡成像的特性1.如圖甲所示,一只大熊貓正抱著一根毛竹在鏡前欣賞自己的像。此時,它從鏡中看見的自身像應當是圖中的〔〕【思路】平面鏡成像時初二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物、像以平面鏡對稱,按照對稱可以確定D選項。【答案】D【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寬度離相等;大熊貓通過平面鏡成像,并且它的像與本身關于鏡面對稱,通過觀察,只有選項D符合這一特征。【總結】題目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所成的像是實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寬度離相等。【變式】如圖是從平面鏡內看見的機械腕表表針的位置。此時實際時間是〔〕A.1點20分B.4點35分C.7點50分D.10點05分【答案】C2.一個人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處,假定將穿衣鏡向人平移1m,則人和像之間的距離是〔〕A.3mB.2mC.D.1m【答案】D【解析】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開始人與鏡距離,后來穿衣鏡向人平移了1m,人與鏡的距離為:;依據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即像與鏡的距離是,所以人和像的距離是1m。【總結升華】題目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平面鏡所成的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是相等的。舉一反三:【變式1】一人臂展,他與在平面鏡中的像的距離為4m,則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