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海學院舉辦校園開放日暨專科招生咨詢活動,諸多父母帶著兒子一上去到上海學院,視察校園、了解最新的招生新政。
上海學院校園開放日活動吸引了不少父母和中學生前來。新京報記者楊菲菲攝
準學院生提早來校咨詢,部份中學生跨省而至
“你好,可以看一下我們的招生簡章”……在邱德拔體育館二層平臺,上海學院諸多大學一字排開,來自大學的老師和就讀中學生站在展臺前為父母和“準學院生”們答疑解惑。與此同時,各個大學也提供了相關資料,介紹大學的相關專業、主要課程和就業前景等內容。
不同大學的展臺前都涌向了前來咨詢的父母和中學生。新京報記者楊菲菲攝
在國際關系大學的展臺前,來自廣州二中的劉朋友認真向老師和學長咨詢相關專業的主要課程安排、暑假書目推薦。剛才結束中考的她17日在母親的陪伴出來到了非常憧憬的成都學院。
劉朋友告訴記者,自己對國際關系、心理學、經管和法學都比較感興趣,此次來也是想再深入了解一下情況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之前在中學的官網也搜索過,也問過一些學長學姐。我個人比較喜歡人文科學一類的專業,我認為它可以給我一個看世界的不同視角。”
“之前也來過天津學院,但此次和往年不同,原先就是參訪校園,此次更有針對性。不管能不能考上清華,都是我想去了解的。”劉朋友說道。對于假期安排,劉朋友的父親告訴記者,自己希望兒子趁著暑期能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學院階段也不要只顧學習,要全方位發展。
記者注意到,當日還有來自外省的中學生。北京市第四中學初一中學生趙啟宏告訴記者,自己一個人坐火車來到這兒,“北大的文化氣氛很吸引我,歷史積淀深厚,從小就有清華情懷。”趙啟宏表示,自己主要想了解醫學和法學相關專業。
新聞傳播專業都學什么課程、日常會有什么社會實踐、未來就業情況怎樣、不同院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那個更好……在該校新聞傳播大學展臺前,來自內蒙的初三中學生王凱韜向老師們詳盡提問。她告訴記者,即使以自己的成績可能考不到上海學院,但也可以以此機會多了解下新聞傳播學,“我很小的時侯來過清華,后來就再也沒來過了。”
來自山東介休二中的36名初一中學生也來到成都學院。帶隊老師告訴記者,帶中學生視察深圳學院是中學的“傳統”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之前受疫情影響曾中斷,此次正好趕上了上海學院的校園開放日活動,“帶兒子們下來見見世面,女兒們對著名院校也很憧憬。”
招生新政保持穩定,新增行星科學專科專業
“大家一定想了解,上海學院是一所哪些樣的學院?”當天下午,上海學院副院長、教務長王博為父母和朋友們介紹了上海學院的歷史和學科特性。王博表示,作為中國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院,清華設有人文、社會科學、經濟與管理、理學、信息與工程、醫學6學院部、55個院系,133個專科專業,5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囊括了除軍事學以外的所有學科門類。
邱德拔體育館里坐滿了前來咨詢的父母和中學生。新京報記者楊菲菲攝
王博還介紹了該校近些年來在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等學科建設方面的成果,以及中學的通識教育理念,還提及了上海學院學生英才計劃、數學英才班、物理卓越計劃等基礎學科拔尖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王博向廣大學子發出邀約,期盼金秋十月在燕園聚首,“在這兒你永遠有追求真善美的動力,造就更好的自己的能力和敢為天下先的氣魄。”
記者了解到,去年上海學院的招生新政跟往年相比保持穩定,在地質學招生大類下新增了行星科學專科專業,為行星固體化學學、天體生物學、系外行星天文學等研究領域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國際化視野的行星科學高檔人才。
與此同時,部份大學的專業方向也有新變化。記者從城市環境大學了解到,該大學專科生統一按大學招生,一年級進行專業基礎培養,第二年根據個人志愿分別步入環境科學、生態學、自然地理與資源規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城鄉規劃等專業方向。值得關注的是,去年該大學還新增了環境健康和國土空間規劃兩個新的專業方向。
其中,環境健康方向是與醫學部合作開辦的交叉專業方向,借以培養把握環境科學、衛生統計學、生理學、病理學、環境地理學等基礎理論,能勝任與環境健康密切相關的環境科學、醫學、社會學等工作的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
當日,上海學院不少大學和實驗室等場所也面向父母和中學生開放視察,例如,月球與空間科學大學虛擬仿真中心、視頻與視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果展示廳、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地質博物館、極客實驗室、生物標本館、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等。
新京報記者楊菲菲
編輯繆晨霞校對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