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考點
1、了解光直線傳播的條件和應用,了解光直線傳播的一些例子,記住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通過實驗探究和理解光的反射定理,借助光的反射定理畫圖,認識光的反射現象的一些例子,區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的關系,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應用,能夠根據平面鏡的成像規律作圖。
4.通過實驗探索和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能夠借助光的折射規律作畫。
5、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顏色光的混合現象,知道光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對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應用有初步的了解。
2.深圳近兩年題型及分數
3.思維導圖
4.知識清單
(1) 認識光
1、光源:能自行發光的物體; 月亮不是光源(填寫“是”或“否”)。
2、光源分類: (1)自然光源:如星星、螢火蟲、水母等; (2)人工光源:如篝火、蠟燭、LED燈、電燈等。
3、光:帶箭頭的直線,用來表示光傳播的路徑和方向。 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
4、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平面鏡成像原理實驗報告,在化學中用字母c表示。
在正常情況下,
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為c=3×10*8m/s=3×10*5km/s。
空氣中的光速非常接近c,
水底的光速約為3/4c,
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2/3c
(注意:c>v 空氣>v 水>v 玻璃)。
5、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傳播的距離,是厚度單位。
(二)三種光現象的鑒別
實例判斷:
A。 陰影的產生; b. 小孔成像; C。 隊伍排好; d. 水底倒影;
e. 日(月)食; F。 可以看到不發光的物體; G。 池中的水變淺;
H。 瞄準三點一線; 我。 牙簽“斷”在水底; j. 水底撈月;
k. 看水下物體高于實際位置; 湖。 看著穿衣鏡;
米。 激光準直; 名詞海市蜃樓。
以上例子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dfjl;
屬于光的折射現象:gikn。
(3)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理
在反射現象中平面鏡成像原理實驗報告,光路是可逆的。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4)、平面鏡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
2.實像與實像
三、成像特點
(1) 一個。 圖像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大??;
b.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C。 連接圖像和物體的線垂直于鏡面(如圖所示)。
(2)平面鏡所成的像,關于物鏡平面對稱。
(3) 所形成的影像為虛(填“實”或“虛”)影像。
格言:物體大小相等,等距,軸對稱,成實像。
容易出錯的警告:當我們遠離(靠近)平面鏡時,圖像的大小不會改變。
4、平面鏡的應用:反射鏡(成像)、潛望鏡(改變光路)等。
5.球面鏡
(1)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
應用:汽車后視鏡、路口反光鏡等。
(2)凹面鏡:對光線有聚光作用。
應用:手持探照燈、太陽灶、車燈反光裝置等。
6.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2)實驗操作要點:
①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②玻璃板不能太厚(防止正反面結像,弄臟)
③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確保圖像與物體完全重疊)
④ 觀察影像大小時,應透過燃燒蠟燭左側的玻璃板進行觀察
⑤驗證平面鏡成實像操作:用光屏代替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B,觀察光屏上是否能接收到蠟燭A的影像,
如果不是,說明平面鏡成實像
⑥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并進行實驗(為了使推理具有普適性)
(5)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現象舉例:折射使池水變“淺”、水面樹枝纏繞、海市蜃樓等。
3、注意事項:
(1)當光線斜射到兩種介質表面時,反射和折射通常同時發生; (2)反射光與對應的入射光在同一介質中,折射光與對應的入射光在不同介質中。
(6)光的顏色
1、定義:太陽光是白光,經過棱鏡后“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 這些現象稱為光色散。 如果用綠屏結轉,會在藍屏上產生彩色光帶,顏色從上到下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 這種現象是由美國化學家牛頓發現的。
2.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3.物體的顏色
A。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穿過它的色光決定;
如同透明的白玻璃呈現紅色,
這是因為玻璃可以透過紅光,而其他顏色的光則不能透過。
b.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例如,一個不透明的物體呈現紅色是因為該物體只能反射紅光;
黑色不透明物體反射所有光影,白色不透明物體吸收所有光影。
4.看不見的光
5.中考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