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doc》為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 關于《4.3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doc(4頁)》的更多信息,請在教育圖書館搜索。
1. 4.3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 了解實像的概念及其產生方式。 3.了解平面鏡成像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探索,培養中學生初級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真實圖像的意義。 3、利用光的反射定理畫圖,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讓中學生樂于思考、樂于討論,感受化學現象的美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2、培養中學生探索實驗的興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3、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體驗探究的各個環節。 2.難度:平
2、鏡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教案:平面鏡一面,兩根相同(長、粗)的蠟燭,火柴一盒,薄玻璃板一塊,方格紙一張,刻度尺一把,直角三角形一個,課件。 教學設計:【新課導入】多媒體演示:蠟燭在水底燃燒【新課教學】1.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中學生活動:看你的孿生兄弟的形象平面鏡成像筆記圖片,觀察你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形象。 中學生根據平時的使用感受和現在的感受,猜測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2、設計與實驗:班主任指導中學生利用桌面上的儀器設計與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3.交流與分析 中學生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總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 通過詢問不同的組平面鏡成像筆記圖片,圖像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大小
3.針對中學生,總結圖像大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 糾正中學生日常經驗中人離開平面鏡后鏡中人像逐漸變小的錯誤觀念。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通過數像到平面鏡的格數和物到平面的格數,讓中學生直觀直觀地感知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平面鏡。 等距性質。 (3)物物連線垂直于鏡面讓中學生用直線連接物物位置,觀察物物連線與鏡面的關系。鏡面,得到平面鏡成像的第三個特征: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 1、平面鏡成像原理 (1)實驗驗證平面鏡是虛像還是實像 (2)通過繪圖分析平面鏡成實像的原理 (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 回應介紹并解釋為什么水底的蠟燭還能燃燒? 三、交流與反饋 1、平面鏡成像特性大小相等; 等距離; 垂直線; 真實圖像。 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倒影生成 平面鏡成像圖片欣賞(情懷教育) 思考:為什么河邊的行道樹和房屋在水底看起來是倒掛的? 4、課堂練習 4、布置課外作業,課后請朋友搜索 根據資料,解釋下列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有哪些具體應用? 潛艇使用的平面鏡有哪些作用? 您可以列出哪些類似的應用程序? 參考科學世界,解釋凸面鏡和凹面鏡對光的影響,了解它們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