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不包括,小明使用了一塊玻璃板、同樣的兩顆棋子A、B、一張尺子、橡皮泥、白紙等設備進行實驗,如圖。
(1)實驗時玻璃板應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實驗設備選擇相同的兩個棋子A、B,其目的是;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
鏡面,主要是憑借玻璃板的透明特性,以便;
(4) 實驗所用秤為檢測用;
(5)為了說明平面鏡中形成的圖像是虛像還是實像,具體應采取的操作步驟是:
如果_,則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填“實”或“虛”)像。
(6)實驗過程中,小明測量了一組物距和像距相同的數據,得出了一個實驗推論:“像距等于物距”。 您認為這些技術合理嗎? 原因是: ;
(7)實驗中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不包括,小明讓玻璃板沿00'軸(玻璃板與桌面接觸部分)水平向右連接,他發現鏡子中的圖像連接到(選擇“向右”、“向左”或“否”); 他繞00'軸將玻璃板轉向自己,發現鏡子中的圖像是(選擇“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要動”)。
回答
(1)垂直(2)研究像與物體的大小是否相等(3)確定像的位置(4)像到鏡面的距離,物體到鏡子的距離表面 (5) 將白紙放在蠟燭 B 的位置,直視白紙 白紙上是否有圖像? (6)不合理,不經過多次實驗,就有機會(7)不要求助于自己
以上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的相關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