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明院長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沃峰、通訊員李勝偉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劉沃峰
華北理工學院碩士生導師張端明院長是上海出生、武漢出生的著名化學家,在國際上享有廣泛的學術聲譽。 俄羅斯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物理學會會員、加拿大多倫多科技大學會員、法國泰晤士報評價咨詢專家系統。 張端明參與申辦華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化工,現化工大學)化學系、物理大學及化學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 材料化學中心負責人已培養碩士、博士60余名。 退休后,他仍然努力工作。 科研方面曾獲云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持)、廣東省科學進步獎特等獎、國家科學進步獎銀獎(參加)。
張端明因出版了《大宇宙與小宇宙》、《科技王國的宙斯-物理與高等》等一系列科普作品而為華校外的中學生所熟知。科技》、《神秘失蹤的中衛子》、《宇宙創世史詩》、《北斗導航》等。他的科普作品介紹了最前沿的科技知識。 由于他的科研工作的支撐,30多年來他仍然是科普領域的經典。 2007年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詩人”稱號。 2016年至2019年榮獲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的“先進個人工作者”稱號和獎勵。
2021年12月10日凌晨,楚天都市報記者跟隨張端明校長走進他的臥室。 窗前是郁郁蔥蔥的于家山。 窗內是兩面墻的書。 《資治通鑒》、《中國約會史》、《世界約會史》、《唐詩宋詞鑒賞詞典》、《蘇東坡傳》、《人間詞話》與數學書籍和諧共鳴。 他們相輔相成。
中學圖書館志愿者
據院長張端明介紹,他1941年出生于北京,1957年考入上海中學時,他非常有幸遇到了很有文化的市長、老師和朋友。 “我們四班成績不錯,更奇怪的是,竟然有那么多藝術人才。一開始,我參與創作了趙瑞泰主演的散文劇《一中隨想》,后來成了一名井井有條的人。” -著名話劇詩人、音樂創作人熊敏學考入北京音樂大學、浙江昆劇團團長、宣傳委員余言廷臣考入清華大學英語系并曾擔任主編湖南電影廠的……”
以張端明個人對詩歌創作和文學、歷史、哲學的興趣來看,他應該是一名工科學生。 不過,他的數學、物理、化學成績較好。 1960年中考時,老師建議他報考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高能化學專業。 但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被調到了原四川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學系,后來合并。 就讀于華北師范大學數學系。
盡管張端明無論是在四川大學還是在華師大,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但他用三年時間自學了所有專業課程。
去圖書館的習慣是在北京四中養成的。 中學的校長和老師鼓勵張端明使用圖書館。 他還在中學圖書館做志愿者。 他除了在水塔旁閱讀許多理化書籍外,還閱讀了《東方古代史》、《張居正大傳》、《三劍客》、《戰爭與戰爭》等文史書籍。和平”。
大三時,張端明希望早點完成學業,系里同意為他單獨舉行考試,以避開高級課程。
通常考試是兩個小時,張端明考試了兩天半,8個小時。
張端明以優異的成績提前通過了全部專業課期末考試。 但中學時不允許提前畢業,張端明又用五年時間自修了相當于現在理論化學專業的博士課程,向基本粒子化學研究前沿邁進。
于家山夏安書桌
1964年7月,張端明學院畢業,分配到農業大學附中擔任小學數學教師14年。
197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36歲的張端明結識了物理系李國平院士(教授)。 李國平打算調他到中科院物理化學研究所(北京)擔任助理。 當時的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朱九思知道后,決定將張端明調到化工,同時解決妻子的工作問題。 就這樣,張端明一家三代六人在于家山腳下安居樂業。 “你現在聽到的臥室只是我的兩個通道之一。在另一棟房子里還有另一間臥室。”
“你什么時候開始寫科普的?”
“到了化工以后。剛到化工的時候,三個孩子還小,家里經濟條件比較緊張天體物理學書籍銷量排名,一開始我寫科普純粹是為了賺稿費、補貼家用。” 張端明淡然一笑,說道:“但既然是我寫的,我們就必須對文字負責,對科學負責。”
“你們的科普作品中,天體化學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天體化學是化學家的天堂!” 張端明解釋道,“科普的對象是剛接觸化學的中學生,我在圖書館自學數學的時候,希望遇到一個好老師,希望兒子們學數學。”當你還能見到我的時候。”
1978年,張端明剛調入化工時,化工數學教研室還沒有招收專科生的資格。 直到1985年,化工專業化學專業才得到教育部批準。 同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化工學院三個化學專業為碩士學位授權點,為化學系(校)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憶起那段時光,張端明感嘆道:“現在中國科大培養了很多科學家和中級工程技術人員。如果我們的理工科教授沒有人文積淀,沒有人文情結,沒有奉獻精神,給別人做梯子,我們怎么做?” 是可以培養的!”
為文科博士生講授《老子》
1998年大年初二天體物理學書籍銷量排名,剛剛擔任華東工學院(原華工大學,現華教大學)院長的楊樹子教授專程到張端明家拜年。并向他的博士生們致以問候,并邀請他為自己的博士生講授《老娘》。 主題是“老子與現代科學哲學”。
張端明講了整整一周。 這是他即將涉足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后培養教育學博士學位,發表哲學、教育學、科學史等方面的論文數十篇,收集整理為《科苑思想錄》,今年由華教大學出版社出版。
楊樹子教授還邀請張端明院長參加豫園詩社,與校園里其他熱愛詩歌的師生一起唱詩。 去年12月10日,張端明院長在圍欄上接受記者采訪時,即興寫下了一首詩:
何滿子接受楚天都市報采訪
不敢隨流水而去,更不怠慢塵世。 不用靠風,葉舟就在兩津。 樂道出身貧寒,彈奏自然之琴。
紅燭化為灰燼,晚絲徹底被淹沒。 縱有清歡也做不到,張離偷學靈君。 輪胎正好在動,這口號子對方辰來說是大方的。
張端明作品選
《物理發現的啟蒙》
全書分兩冊三部分:現代宇宙學畫作、高能粒子化學速寫、應用數學精華。 通過生動、典型的化學發現案例,特別是21世紀以來的重大發現為載體,介紹了數學的發展。 研究的新內容、新趨勢,闡述了基礎研究與高新技術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本書面向高中以上學歷的各班主任、學生及對科學發現感興趣的各界讀者,特別適合高中或職業技術大學作為高中或職業技術院校的教材或參考書。人文素質教育和科學精神教育。
《小宇宙與大宇宙》
本書概述了近30年來高能粒子化學和宇宙學的重要進展,包括新的觀測方法、新發現和新理論成果。 書中圖文并茂,行文生動、流暢。 被收入《中國科普獎圖書集》。
本書的編寫和修訂前后歷時30多年。 特別是2012年和2013年,由于科學發現的不斷涌現和作者內容的全面豐富,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宇宙奇妙之旅》和《小宇宙討論》兩冊。 全書共約20萬字。 2018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宇宙與大宇宙》一書體量擴大了近一倍,煥然一新。
《北斗導航》
中國研制的北斗系統打破了韓國GPS系統對衛星定位系統的壟斷。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GPS未來最多只能用于一般民用導航。 其他領域,特別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將被迫安裝北斗系統。 目前,北斗系統已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是關鍵制高點,在我國灰熊陸軍、空軍、海空軍的現代化和智能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本書是一本關于北斗系統的科普讀物,所有素材均來自公開出版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