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實驗報告 主講及編寫人:郭雷雷 初審人:八年級數學組 班級類型:新 教學時間: 【實驗目的】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實驗設備】一塊玻璃板平面鏡成像用玻璃板的目的,兩個相同的物體(或蠟燭)、兩個支架、火柴、三角板、一張有正方形的白紙、鉛筆 【實驗步驟及推演】 1、問一個問題:站在全身鏡后面時,你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像。 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和大小與物體的位置和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 2、猜想和假設: 1、平面鏡形成的像到平面鏡____的距離(填“等于”或“不等于”); 2、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圖像與物體的大小可以是(可選填“等于”或“變化”)。 3、設計并進行實驗(1)測試設備。(2)如黑板圖所示,鋪一塊在桌子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中央垂直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并在紙上寫下玻璃板的位置。 (3) 將物體 A 放在玻璃前面(4)將另一個相同的物體B放在鏡子后面,并連接起來,使其與鏡子重合。物體A的圖像,這個位置就是物體A的圖像的位置,標記物體A的圖像的位置A'。 (5)觀察并比較A的圖像A'和B的大小關系。 (6)改變位置(7) 用直線連接每次實驗中物體 A 的位置及其圖像,用標尺檢測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記錄在表中,比較它們的大小,然后用三角形檢查直角,看是否與鏡面垂直。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cm就是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4、總結實驗推論(1)平面鏡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3)像、物與平面鏡的連線。 (4)如果你把一張白紙放在你聽到物體A的圖像的地方,你能看到白紙上蠟燭的圖像嗎? 。 說明蠟燭的影像(填“是”或“否”)確實存在,我們稱這些影像為,即平面鏡形成的為_____影像。 五、評價與交流(小組合作完成) 1、本實驗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 2.我們選擇兩根相同大小的蠟燭來比較物體和圖像之間的關系。 3、尺子的作用是比較物體與圖像之間的_____關系。 4、放置平面鏡時平面鏡成像用玻璃板的目的,應使其與桌面水平,否則會影響實驗推斷。 5. 你們組的實驗推論正確嗎? 。 您認為哪些原因會影響實驗的推論? 擴建和延伸 1、一座美麗的白色塔樓矗立在平靜的海面上。 這里,“反射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 白塔的虛像 C. 與白塔一樣大的實像 D. 比白塔稍大的實像 2. 小明從平面鏡中看到了全像旁邊的電子鐘的圖像長度鏡為12:01。 此時的時間應該是()A、21:10B、10:21C、10:51D、12:013。小貓正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四肢的影像。 現在看到的是圖2中的()。 4. 一位凈高為1.7m的同事站在垂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m處。 他的像的高度是 ,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 。 如果人與平面鏡相通1m,則其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 ,其像的高度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