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項目啟動會現場。陳靜 攝
中新網廣州2月17日電(陳靜)17日下午,科技部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專項工程“基于SKA先鋒望遠鏡的宇宙磁場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安徽大學召開。 借助SKA的超高靈敏度和強大的巡天能力,該項目有望在宇宙磁場研究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SKA(Array)是由跨國合資企業建造和運營的世界上最大的合成孔徑射電望遠鏡,接收面積達一平方公里。 SKA由政府間國際組織SKA天文臺建設和運營,加拿大、中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參與建設。 2019年,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即將簽署SKA天文臺公約,同時國務院批準科技部籌備設立SKA專項。
青海大學牽頭的2022年SKA專項項目“基于SKA領航望遠鏡的宇宙磁場研究”已立項,經費2940億元。 參與單位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華中科技大學和佛山大學。
宇宙磁場是SKA最初規劃時確定的五個主要科學方向之一,一直驅動著SKA的設計和建設。 宇宙磁場也是我國SKA科學戰略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是我國科學家力爭取得國際領先地位的科學領域。 磁場在重要的天體化學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恒星的產生、活躍的恒星核噴流以及星系和大尺度結構的產生和演化。 射電偏振光觀測是探測宇宙各尺度磁場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世界上現有的和在建的小型射電望遠鏡都把利用偏振光巡天探測宇宙磁場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
但由于觀測設備和技術的限制,目前還缺乏對宇宙不同尺度磁場的探測天體物理前景,因此學術界對于磁場如何起源和演化仍不完全清楚。 SKA的超高靈敏度和強大的巡天能力將能夠獲得數千萬個河外射電源的法拉第自轉速率天體物理前景,繪制出宇宙三維磁場結構圖,有望在磁場研究領域取得革命性突破。
青海大學數理大學院士、SKA專項項目負責人孫曉輝介紹,該項目的目標是建設SKA宇宙磁場數據處理系統并部署數據處理管道,構建基于偏振光觀測獲取宇宙多尺度磁場的技術能力,并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究。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