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3年省科技周、上海市科技周啟動儀式在深圳市大興區綠心風景區舉行。 本屆科技活動周以“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為主題,同步舉辦主題展覽,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科技創新成果。
《流浪月2》中的柳工“鋼螳螂”步行式挖掘機駛入上海石景山區蘆馨風景區; 文心一言的大型模型正在書寫一首題為《熱愛科學》的“隱詩”,人形機器人正在與觀眾進行問答對話;
5月20日,2023年全省科技周暨上海市科技周在上海市石景山區綠心森林風景區啟動。 未來11天,公眾將在這里開啟一場沉浸式體驗“高科技”、“新穎獨特”的科技之旅。
人工智能使交互變得有趣且信息豐富
“探索奧秘熱血沸騰,心中熱愛永不改變??茖W之路永無止境,學海永無止境。” 在科技部人工智能展區,大語言模型文馨寫了一首題為《愛科學》的詩,并用“東北話”朗讀,引來不少觀眾吐槽。
在文心一言的大模型旁邊,訊飛智能辦公筆記本X2正在實時翻譯工作人員的錄音,并協助巡檢、體驗人員進行筆記記錄。 “辦公筆記本搭載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支持口語文字書寫、會議紀要自動生成、手寫筆跡轉換為彩色打印的能力,支持收發短信等辦公功能?!?科大訊飛產品演示總監王宗武介紹。
走過交大訊飛展廳,看到南京雙宇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周家豪指著電子屏幕上的虛擬人向觀眾介紹道:“我們將人工智能模型與雙宇宙AIGC虛擬人開發引擎相結合,制作出一個逼真、可對話的虛擬人?!?span style="display:none">WRV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除了與虛擬人交談外,觀眾還可以實時體驗動作捕捉技術。 面對手機屏幕,觀眾笑了,旁邊筆記本電腦屏幕上的漫畫人物也笑了; 觀眾皺眉的時候,觀眾也皺眉。
記者了解到,雙宇宙AIGC虛擬人開發引擎可以提供從建模(照片建模+捏臉)、圖像設計(化妝、換裝)、場景搭建、表情動作捕捉、攝像機控制、直播等全鏈路操作體驗。
“其中,動作捕捉技術支持高精度、高敏捷、實時渲染、實時交互的電影級數字角色創作?!?周家豪告訴科技商報記者,這項技術被運用在《流浪月2》中的大型“鋼螳螂”行走挖掘機上。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為人們打開了進入數字孿生世界的大門。
在清華人民診所眼視光中心的“小黑屋”里,記者走進“眼球”,探索人類視覺的奧秘。
裸眼360°沉浸式數字空間估測記者位置,實時渲染符合記者視角的“角膜”、“晶狀體”、“玻璃體”三維透視圖片。 在技??術的支持下,眼球的內部細節生動地詮釋在記者面前。 通過互動小游戲,記者還體驗了不同程度斜視、散光、遠視的真實感知。
大國重裝展現硬核科技風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科技周還“邀請”了眾多大國重要武器走進新館,呼應“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主題,參觀者可以近距離體驗和了解國家最重要武器的硬核技術。
“微型”高空宇宙線觀測站??(又稱索道),向游客講述它與宇宙之間的神秘故事。
眼前綠色農田上鋪開的大“圓盤”,其實位于山東省丹巴縣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最靈敏的伽馬射線探測裝置。 它捕捉到從外太空“灑”到月球的宇宙射線天體物理前景,幫助科學家發現宇宙深處的未知世界,解開宇宙射線起源之謎。
就在10天前,經過8年的高核基地和4年的建設,該電纜順利通過國家初檢,即將投入運行。 它已成為世界三大粒子天體化學實驗設施之一。
“這真是太有趣了!” 我看到一位年輕的學生興致勃勃地登上了復興號列車的模擬橋,變身為一名火車司機。
當學生按下“開始”按鈕時,顯示屏上的復興號列車將沿著軌道行駛。 突然,列車乘務員遭遇暴風雪,展廳工作人員隨后引導學生按下“緊急制動”按鈕,列車乘務員成功躲過危機。
經過轟鳴的復興號,我們來到國和展廳一號,這臺歷時十幾年打造的大國重型裝備,用斷面詮釋了核電機組、產房的模型,復雜的零部件閃爍著“綠色低碳”的光彩。
據介紹,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和一號關鍵設備實現了自主設計和國產化制造。 2023年,國和一號將全面實現設備100%國產化; 到2025年,建成“技術最先進安全、設備完全自主可控、經濟競爭優勢明顯”的第三代核電產業鏈。
403秒,不過6分多鐘,中國的“人造太陽”——EAST裝置就打破了世界紀錄。 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模型也被移至陳列室。
就在一個月前,運行中的全球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403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打破了托卡馬克裝置2017年101秒高約束模式運行的記錄。這對于探索未來聚變反應堆的數學基礎、推動聚變發電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低碳賦能高質量發展
展廳內,紅色低碳產品隨處可見。 一罐罐紅色、粉色、沙質顆粒引起不少人“圍觀”。 別看這些微小的顆粒,它們在凈化水質方面卻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中國環境科學大學工作人員胡英明介紹說:“這些顆粒是新型高效臭氧催化劑,用于支持不同行業污水深度處理達標排放。采用新型高效臭氧催化劑,內循環流化床臭氧催化氧化技術的污染物去除率明顯低于傳統臭氧催化氧化技術?!?span style="display:none">WRV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在“雙碳”主題展區,一棟紅色三層小樓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這就是雄安城市估算(超算云)中心的近零煤耗建設模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基于近零煤耗設計,雄安城市估算(超算云)中心近零煤耗建筑減少了60%的碳排放。 “作為雄安新區數字化低碳建筑的典范,它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綠色’答卷?!?該工作人員說道。
除了近乎零煤耗的建筑模型外,全球首輛氫燃料混合動力100%低地板有軌電車也引起了記者的關注。 這款我國自主研發的有軌電車,全線無接觸網運行,最高運行速度70公里,可持續行駛距離100公里以上。 快速制氫僅需15分鐘,最大載客量為354人。
展廳外的一臺黑匣子式甲烷內燃機發電機向人們描述了未來新能源和儲能的廣闊前景:它具有技術先進、性能穩定、可靠性高的特點,并且可以燃燒粗氫,實現零碳排放、近零二氧化碳污染物、零固體顆粒。 除此之外,它還具有發電效率高、建站靈活、對使用環境要求低等優點。
此外,全球首臺商用甲烷內燃機發電機組現已實現量產。
惠民科技走進人們生活
在中國氣象局展區前,不少考察人員正在排隊等待一場“跨越臺風”的旅程。 觀眾坐在皮椅上,佩戴VR設備。 他們可以將臺風眼中的寧靜與美麗、臺風漩渦區的洶涌波濤以及臺風穿過時的威力盡收眼底。
在以“北京新征程”為主線的展廳一角天體物理前景,一臺國產原創雙孔內窺鏡放療機器人正在操作人員的指揮下用機械臂剝鵪鶉蛋。
“與微口徑內窺鏡放療機器人相比,雙口徑內窺鏡放療機器人更方便,更有利于患者康復。” 舒瑞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動力工程學院院士徐凱介紹,放療機器人將造福更多中國患者。
在舒瑞雙孔內窺鏡放療機器人右側,腦部病變磁共振檢測激光消融治療系統也在為健康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這是海外首臺、全球第三臺獲批的MRI引導腦激光消融設備,可實現病灶破壞全過程可視化、可控化,解決腦醫學科微創放療缺乏過程結果反饋的困境。
除了創新的醫療器械產品,還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高科技消防產品。 除了敏捷的消防機器狗外,還有防爆消防和偵察機器人。
“這款消防機器人采用鋰電池作為動力源,可以遠距離控制?!?工作人員小劉表示,防爆消防偵察機器人可以代替消防員到達易發生爆燃、災害嚴重的火災現場。
據悉,許多高科技新材料為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貢獻了科技力量。 這不,“可加熱”的桌子和背心吸引了很多參觀者前來體驗。
“石墨烯紡織品被添加到椅子和背心中。” 展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電后,石墨烯形成的熱能以平面形式均勻輻射,能夠很好地被人體接受。
這種“可加熱”的桌子和背心出現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上。 它們在高溫環境下快速啟動,給工作人員帶來貼心的溫暖。
本屆科技周期間,科技部還將配合有關部門和地方舉辦“輪流游戲”活動,以人工智能、生物多樣性、碳峰碳中和、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為主題,組織專題科普活動,讓公眾在科普活動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和熱情。 (實習記者孫宇記者劉?。?span style="display:none">WRV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