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過的一些講座頁面
課后提高練習(附答案)
1.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取決于()
A、平面鏡的尺寸
B.平面鏡的高度
C.物體本身的大小
D.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2、如圖所示的“猴子撈月”中,關于水下“月亮”到海面的距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等于月球到海面的距離
B.等于海面到水面的距離
C. 等于月球到水的距離
D、等于0
3.我們的祖先會用拋光的銅表面作為鏡子來觀察自己。 人們用瓷器制作的雕像()
A. 縮小虛像
B. 等距虛擬圖像
C.放大實像
D. 等距實像
4、下列類型的全身鏡屬于凸面鏡()
A.探照燈前的“銀碗”
B. 整理衣服時的鏡子
C.車輛后視鏡
D. 前照燈后面的反光鏡
5、如圖所示,物體AB高1.6m,平面鏡CD高0.6m,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為2m。 下列有關物體、圖像和鏡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不能通過平面鏡形成完整的圖像
B、像高與平面鏡相同,均為0.6m
C、物體與圖像之間的距離為2m
D.圖像的高度與物體的高度相同,均為1.6m
6、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筆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筆向右水平連接時,圖像會變小
B、當平面鏡垂直向下連接時,筆的圖像也將向下連接
C. 如果改用較小的平面鏡,筆的圖像會變小
D. 如果將筆按圖中箭頭方向轉動 45°,則筆將與其圖像垂直
7、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情況如圖所示,圖中的A是(填寫設備名稱),放在圖中“蠟燭火焰”上的拇指(填寫“是”或“不會”)被燒傷。
8、小明鏡身高1.7m,站在1m處垂直平面鏡前,鏡子中他的像的高度是m,他到像的距離是m。 如果在平面鏡前放置一塊木板,如圖所示,請畫一幅畫,表明他可以通過平面鏡看到自己的腳趾。
9. 進行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時:
(1)所需設備為一塊玻璃板、兩塊相同的棋子、一支鉛筆、一把秤。
(2)實驗中應選擇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目的是(選擇填寫“看清A的圖像”或“看清B”)以確定A的圖像的位置。
(3)實驗時,若棋子A放置在玻璃板的兩側,則棋子B應放置在玻璃板的另一左側。 一邊與棋子 B 交流時(選擇“通過鼻子玻璃板觀察 B”或“直接觀察 B”),停止與蠟燭 B 交流,直至時間到達,B 的位置即為棋子 A 的圖像位置物理平面鏡成像筆記,并用筆標記位置。
(4)如果想驗證A的圖像是否真實,可以在A的位置垂直放一張白紙物理平面鏡成像筆記,直接用耳朵觀察。 如果白紙上沒有圖像,則說明該圖像是真實的。
10.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如圖所示。
(1) 玻璃板有兩塊,長度分別為5mm和2mm,實驗時應選擇厚度為mm的玻璃板。 原因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3)若圖A中白紙上每個方格的寬度為5cm,將點燃的蠟燭從A點移至B點,其與連接后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圖像的距離為cm。 無論光幕如何連接在玻璃板前面,都會在光幕上形成圖像(填寫“可以”或“不能”),這意味著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是圖像。
(4) 圖B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墻上時鐘的圖像,請在圖C上畫出時鐘的實際時間。
(向下滑動查看參考答案)
《平面鏡成像》
課后改進練習答案
1.C分析: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可知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大小。
2. A 的分析:水下圖像是由海面反射產生的,因此圖像到海面的距離等于月球到海面的距離,A 項是正確的。
3.D分析:本題考察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拋光的銅面相當于一面平面鏡,因此人在瓷器中形成的圖像是等大小的真實圖像,D符合標題的含義。
4、C分析:A和D都要求光線“聚集在一起”,所以必須使用對光線有匯聚作用的凹面鏡; B為平面鏡; 為了識別汽車后方更大的區域,車輛駕駛員必須使用觀察范圍大的凸面鏡。 因此應選擇C。
5、D分析:平面鏡再小,也能使物體成完整的像,A錯; 圖像和物體的大小仍然相等,標題中圖像的大小應為1.6m,B錯誤,D正確; 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是4m,C錯誤。
6、分析D:平面鏡形成的像與物體一樣大,物距變化,像的大小保持不變,A錯誤; 當梳妝鏡向下連接時,筆和筆的圖像仍然關于鏡子對稱,所以圖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圖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圖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圖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圖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圖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圖像的位置不變; 筆與平面鏡的角度為45°。 。
7、分析: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應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因為玻璃板具有反射和透光的功能。 標題圖中的A是一個玻璃板,玻璃板后面是蠟燭的真實圖像,所以放在蠟燭火焰上的拇指不會被燒傷。
答:玻璃板不會
8、分析:物體在平面鏡中形成的實像是直立且等大小的實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相等,所以像的高度為1.7m; 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所以物體到像的距離為2m; 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可以概括為“對稱性”,因此物體在平面鏡中形成的圖像可以根據物理對稱性的知識來制作。
答案:1.72 如圖所示,小明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自己的腳趾
9、分析:(2)實驗中選擇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鏡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確定圖像的位置,需要用B來確定A的圖像的位置,即清楚地識別B。
(3)在與棋子B交流的同時,用耳朵透過玻璃板觀察B,直至B與A的圖像完全重疊; 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圖像位置,用筆標記A、B的位置。
(4)由于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圖像是實像,無法在光屏上形成,所以在圖中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塊白紙板作為屏,從側面直接觀察白紙板,在白紙板上看不到A的像。
回答:
(2) 認識B
(3)用鼻子透過玻璃板觀察BB和A的圖像完全重疊A和B
(4) A的圖像
10、分析:(1)可用透明玻璃板成像,觀察玻璃板的另一左側,從而確定圖像的位置,比較圖像與物體的大小; 厚玻璃板的兩面均可作為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圖像,影響實驗效果,因此應使用薄玻璃板。 (2)平面鏡不透明,無法確定像的位置,所以采用玻璃板。
(3)蠟燭從A點移動到B點,它與玻璃板的距離為2×5cm=10cm,圖像與玻璃板的距離也是10cm,所以它與圖像的距離為20cm; 由于平面鏡形成實像,而光幕無法承接實像,因此無論光幕如何連接在玻璃板前面,都無法形成圖像。
(4)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可以看出,平面鏡與物體形成的圖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因此圖中表盤上的數字順序與實際順序相反。 秒針指向10到11之間,時針指向7,實際時間是10點35分。
答案:(1)2 避免厚玻璃板上有兩個圖像,影響實驗效果
(2)易于觀察和確定圖像的位置
(3) 20不能為假
(4)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