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天文天體化學》的歷史看中國科技刊物如何實現國際化 謝丙榮 趙敬之 李向華 溫雅媛 James 修望靜(中國科學大學國家天文臺RAA編輯部) (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20號) 摘要:本文以《中國天文天體化學》八年歷史的統計分析為例,分析如何實現國際化中國科技出版物. (《中國天文學與天體化學雜志》,簡稱ChJAA)經歷了從英文月刊到英文雙月刊再到中文國際月刊的五步跳躍,大大縮短了出版周期天體物理學報,減少了信息量。 通過國際稿源、國際編委會和國際審稿人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同時與匈牙利皇家化學會出版社(IOP出版社)合作,在海外推廣期刊。 本文分析了ChJAA高被引論文的學科分布和學術特征,比較分析了期刊信件和評論文章各自的影響力,并對天文學和天體化學11個研究領域和方向發表的文章進行了統計分析。 總結中國天文天體化學期刊的經驗教訓,更加明確天文天體化學研究各領域的活躍程度、期刊投稿方向和欄目設置調整方向,為期刊發展提出創新建議。
關鍵詞:《中國天文天體化學》國際統計分析 一、引言 科技出版物的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水平; 科技刊物為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平臺; 科技出版物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領域。 根據《科學觀察》(Watch)2008年第4期公布的數據,中國人(僅指中國大陸)發表的文章數量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1] 。 一個科技強國沒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科技出版物是不可想象的,更不可能成為科技強國。 “加強科技出版物是中國全面崛起的必要條件?!? [2]在我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的同時,要大力發展學術水平高、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科技出版物,爭取我國科技的話語權和引領權[2] ]。 科學技術是最國際化、最沒有語言文化障礙、最崇尚交流與合作的。 由于法語是科技領域的國際語言,大部分英文出版物應做好德文摘要,同時出版一些優勢領域的英文出版物,以擴大國際影響力借助國際語言了解中國科技。 我們以《中國天文天體化學》為例,分析一下中國科技出版物如何擴大國際影響力。 ofand(《中國天文學與天體化學雜志》,簡稱ChJAA)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天文臺主辦、中國天文學會掛靠的學術期刊。
它于2001年出版,是一份英文雙季刊,發表天文學和天體化學領域的原創研究論文和專題評論。 其前身是1981年出版的英文月刊《Acta 》; 2009年1月起,ChJAA更名為inand( in and ,簡稱RAA),成為英文季刊。 RAA通過與歐洲及太平洋地區多個周邊國家合作,致力于反映我國乃至整個歐洲及太平洋地區天文學的快速發展,推動我國天文學的原創性研究,促進中國天文學的學術交流與國際同行學者合作,培養了一支良好的校風和優秀的研究團隊。 從英文月刊到英文雙季刊再到英文國際單季刊的五步跳躍,大大縮短了出版周期、減少了信息量,通過國際稿源、國際化水平,提高了出版物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編委、國際審稿人天體物理學報,并與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IOP)合作,在海外推廣出版物。 2. ChJAA的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