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到:圖像到反射面的距離▲(大于/小于)物體到反射面的距離。
(5)實驗中,圖像與物體、反射面的距離存在差異,小明對此很感興趣。 他想探索影響這種差異程度的激勵因素。 請幫小明提出一個有價值的、有探索性的問題:▲。
話題08-平面鏡成像特性探索(一)
1.(2019·呼倫貝爾)右圖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1)為了方便確定圖像的位置,應選擇(可選填“平面鏡”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
(2)根據(jù)實驗要求布置設備平面鏡成像實驗題,點燃蠟燭A,觀察蠟燭A的圖像,將與A一模一樣的蠟燭B(選擇“不點燃”或“點燃”)放在圖像的位置,并觀察蠟燭B和A的圖像完全重合平面鏡成像實驗題,說明圖像和物體大小相等;
(3) 取出蠟燭B,將光幕放回原來的位置。 如果光屏上接收不到蠟燭的圖像,則說明平面鏡成像; (4)如果蠟燭A從距離平面鏡10厘米的地方移動,如果方向相連5厘米,則蠟燭A的像距蠟燭A的距離是厘米。 【答案】(1)薄玻璃板; (2) 未點燃; (3) 空性; (4)302,(2019·岳陽) 圖為“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裝置示意圖。
(1)實驗中應選擇玻璃板(填寫“厚”或“薄”)進行實驗。
(2)實驗中選擇兩根相同的蠟燭A和B來探索圖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
(3)取出蠟燭B,將光幕放回原位,光幕上(填“可以”或“不能”)蠟燭的圖像。 【答案】(1)薄; (2)圖像、物體的大小; (3) 不能
3.(2019·揚州)小明在“探索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兩個相同的棋子,以比較圖像與物體的___關系; 為了確定像的位置,應選擇_____而不是平面鏡; 為了探究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是虛像還是實像,需要考慮的設備是___。
【答案】尺寸; 玻璃盤; 光幕
4.(2019·重慶B)請按要求完成以下實驗:
(1)如圖1所示為“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小斌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上放置一塊薄玻璃板,在玻璃板兩側點燃蠟燭A,通過玻璃板觀察另一邊左邊蠟燭A的圖像; 取另一根外觀相同的蠟燭B站在玻璃板后面,調整蠟燭B的位置,如果與圖像重合,則說明圖像與物體的大小一致; 取下蠟燭B,將光幕立起,發(fā)現(xiàn)光幕上看不到蠟燭A的圖像,說明平面鏡形成正立(填“虛”或“實”)像。 (2)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征”實驗中,圖2A實驗中濕度計的使用存在明顯誤差。 誤差修正后,水沸騰時的溫度計如圖2B所示。 此時溫度為℃; 如果實驗中海面氣壓降低,則水的沸點為(選擇“升高”或“降低”)。
甲和乙
圖1 圖2
【答案】(1)垂直; 平等的; 空的; (2)溫度計的玻璃球與容器底部接觸; 98; 下降
5.(2019·通遼)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圖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所使用的實驗設備是:單面鍍膜玻璃板,一個支架、兩個相同的棋子、一張白紙和秤。 實驗設置如圖(A)所示。
(1)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直立在白紙上,使玻璃板側面的底線與直線重合(選擇填寫“有膜”或“沒有膠片”)。
(2)使用鍍膜玻璃板和棋盤進行實驗。 實驗環(huán)境包括:①幾乎沒有光線的實驗室,②有陽光的實驗,且實驗效果良好(選擇“①”或“②”)。
(3)在相同的實驗環(huán)境下,鍍膜玻璃板的實驗圖像比普通玻璃板的實驗圖像更清晰。 主要原因是: 。 (4) 在白紙上沿棋子A、B的邊緣畫圓,測量物距u和像距v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物距 u/cm 像距 v/cm 13.3925.115.2236.396.51 ①如圖(B)所示,第一個實驗檢測到的物距為 A 右端到直線的距離,像距v1=cm。
②同事發(fā)現(xiàn)三個實驗的像距都略大于物距。 原因是:(正確選項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的字母
填寫水平線)
A。 標尺測量像距時存在偏差 B. 玻璃板有一定的長度 C. 物體與圖像的標記點不對應 D. 玻璃板未垂直放置
【答案】(1)用膠片; (2)②; (3)涂層提高了光的反射; (4)①3.50; ②B
6.(2019·宜昌)為了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性,朋友小明規(guī)劃了以下設備:幾根不同寬度的蠟燭、一面平面鏡、一塊玻璃板、一張白紙(如圖1)。
(1) M平面選用的設備為(可選:平面鏡、玻璃板)。 小明點燃蠟燭A并將其放在M之上,然后將其他蠟燭放在M前面適當?shù)奈恢谩.斈掣灎T放在前面時,似乎該蠟燭也是從上方點燃的。 此時,旁邊的蠟燭與蠟燭A的大小關系為: 。 小明檢測兩側蠟燭到平面M的距離; 然后讓蠟燭A遠離M,那么前面的蠟燭(可選:遠,近)M就可以看起來又被點燃了。
(2)小明朋友經(jīng)過多次觀察和測量距離,得到了初步的推斷: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都是關于平面鏡的。 (3)如圖2A所示,將一枚硬幣放在垂直平面鏡前,硬幣的像在a處; 當平面鏡平移到圖2B所示位置時,硬幣的圖像為(可選字母代號)。 A。 硬幣的圖像位于 B 處。硬幣的圖像位于 b 處。 C. 硬幣的成像位置為 c
D.硬幣很難通過平面鏡成像
【答案】(1)玻璃板; 大小和外觀相同; 離這很遠; (2)對稱; (3)A.7.(18-石家莊)“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中:
(1)將紙張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紙張上垂直放置一塊玻璃板,在玻璃板的兩側放置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觀察左側蠟燭的圖像。
(2)將光屏放在圖像的位置,_____(可選填“透明”或“不透明”)玻璃板,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圖像。
(3)在玻璃板后面放另一個一模一樣的_____(可選填“亮”或“不亮”),調整位置使其與圖像重合,并說明圖像和物體的大小_____。
(4)如果實驗時玻璃板不是垂直放置在紙上,而是如圖所示傾斜,則蠟燭A的圖像應為圖中_____(選擇“A1”、“A2”或“A3”) )。
【答案】(1)密不透風; (2) 未點燃; (3) 平等; (4)A2
8.(2019·長春)如圖A所示,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1)拿兩根一模一樣的蠟燭來探索圖像與物體之間的關系。
(2)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將蠟燭B連接在玻璃板后面,直到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記錄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改變蠟燭的位置A、重復上述實驗,實驗記錄如圖B所示。當蠟燭A在位置2時,圖像亮;當蠟燭A在位置2時,圖像亮; 蠟燭A從位置2移動到位置3,圖像的大小是可選的(“增大”、“減小”或“不變”)。 (3) 由于反射光,人們聽到蠟燭的聲音就好像它進入人眼一樣,請在圖C中畫出與反射光相對應的入射光。
【答案】(1)尺寸; (2) c保持不變; (3)如圖:9.(2019·阜新)《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中:
(1)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_____。
(2)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_____。 (3) 為了比較圖像與物體大小之間的關系,選擇兩根_____蠟燭。
(4)無論怎樣水平連接蠟燭B,它都不能與蠟燭A的圖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斷平面鏡成實像的方法是_____。 (6) 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____。
【答案】(1)光的反射; (2)確定圖像的準確位置; (3) 完全相同; (4)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5)在B處放一個光幕,耳朵在B處,從側面觀察,如果光幕上沒有圖像,則形成的圖像是實像; (6) 相等
10、小明選擇了一塊白色薄玻璃板、兩根相同的蠟燭A、B和白紙等,組成了如圖1“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所示的裝置。 實驗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特性,從而;
(2)從實驗療效角度考慮,玻璃板和蠟燭下的白紙應改為方格紙進行實驗。 這些方法的優(yōu)點是:
(3)實驗過程中,小明很苦惱,無論怎樣連接蠟燭B,都無法使其與蠟燭A的圖像重合? 原因可能是;
(4)將蠟燭A從距玻璃板5.8cm處以5cm/s的速度直線移離玻璃板。 2秒后,蠟燭A與其圖像A'之間的距離為cm;
(5) 圖B是實驗結束后他們留在紙上的實驗記錄。 根據(jù)這個記錄,他們得出了一個推論:物體和圖像到鏡子的距離是相等的。 您認為這樣做合理嗎? 為什么? 。
【解答】(1)確定圖像的位置; (2)比較像與物體、鏡面的距離; (3)玻璃板未垂直于臺面放置; (4)31.6; (5)不合理,實驗次數(shù)只有一次,得出的推論純屬偶然
11.(18-德州)如圖所示,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將一根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后面,將另一根外觀相同的蠟燭B直立連接在玻璃板前面,直到看起來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圖像的位置。 在白紙上寫下 A 和 B 的位置。 中國聯(lián)通點燃蠟燭,重做空洞實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