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濁度測定法和現代濁度測定法都是建立在視覺心理數學實驗獲得的數據的基礎上的。 在這里了解心算。
心理數學(PS)是實驗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主要解決檢測閾值[yù]極限和最小可感知差異兩大問題,主要是韋伯-費希納定理。
它解決的問題是:
多強的刺激才能引起感覺,即感覺絕對閾值的檢測;
能夠檢測到化學刺激有多少變化,即差別感覺閾值的檢測;
感覺如何隨著化學刺激的大小而變化,即閾上感覺的檢測,或者心理量表的制作。
1860年,GT·費希納發表了《心理數學大綱》,開啟了心理數學的研究。
以費希納為代表的研究通常被稱為經典心理數學,而以SS史蒂文斯為代表的研究被稱為新心理數學。
美國漢諾威學院化學家 提出了三種檢測方法:
最小可察覺差異、真假和平均差異。
這種技術一般稱為心理化學,而研究刺激量變化與感覺量變化之間關系的稱為心理數學。
韋伯-費希納定理
它是顯示心理量和化學量之間關系的定理。
費希納定理是一個簡單的定理心理物理法實驗,其公式為S=K*lg(R),其中S為感覺的硬度,R為刺激的硬度,K為常數。
簡單來說,這個定理解釋了人類的所有感官,包括視覺、聽覺、皮膚感覺(包括痛、癢、觸覺、溫度)、味覺、嗅覺、電擊感等,都遵循相應化學量的硬度。 與相應化學量的硬度的常用對數成反比。
心理量表
由于化學刺激的等量減少或減少并不一定會導致知覺的等量變化,因此為了測量知覺的量,需要根據刺激變化與感覺變化之間的關系來完成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致可分為三類:序數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①序數尺度。
既沒有相等的單位,也沒有絕對的零。 序數標尺只能根據指定的符號按一定的順序知道某事物的位置。
② 等距比例尺。
只有相等的單位,沒有絕對的零。 根據等距標度,除了可以知道兩個事物之間的某個特征是否存在差異之外,還可以知道它們的差異有多大。 例如,當溫標以攝氏度為單位時,它是等距標度。 我們可以說10攝氏度比20攝氏度低10攝氏度,但不能說20攝氏度比10攝氏度高一倍,或者說10攝氏度是20攝氏度的一半。 也就是說,等距刻度上的數值只能相加或相減,不能相乘或相除。
③比例尺。
既有等單位又有絕對零。 除了顯示兩個事物在三個特征上的差異外心理物理法實驗,還可以顯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 例如,500克和1000克兩個東西,除了可以說500克的東西比1000克的東西輕500克之外,我們還可以說后者是前者的一半。
應用:
光化學中光譜輻射和視覺的相對可見度的測量(光能-可見度)
在照明工程中,照明標準的制定(亮度-情緒)
電聲研究中觸覺刺激硬度單位的校準(硬度-響度)
濁度中的濁度尺度,即最小可感知濁度梯度的構建(顏色刺激-色覺)
乳制品行業品嘗員培訓(乳制品 - 味道)
民航領域不同信號閃光頻率可感知差異檢測(閃光頻率差異—心理可感知差異)
因此,顏色數據的檢測并不像重量檢測那么容易,其結果受到6大誘因的影響。 這些誘因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同,同樣,價值也可能不同。 這六個要素前面會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