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心整理的優秀文件。 可編輯的優秀文檔。 第三節 平面鏡成像 第1課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題目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講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實像。 ,了解真實圖像是如何生成的。 流程與技巧 1、通過“平面鏡的成像特性”的實驗探索,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真實圖像的意義。 情感心態與價值 1、讓中學生在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的實驗中感受到化學現象的美麗與和諧,獲得成功“發現”的喜悅。 2培養中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針對重點難點進行重點實驗,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 平面鏡成像原理和實像概念的難點。教案多媒體講義、大平面鏡、不同厚度的玻璃板、多根蠟燭(其中2根形狀相同)、
2、白皮書、比例尺等教學步驟、師生活動、設計意圖、場景導出【視頻播放】玩劉謙的“打牛過山”魔術。 圖4-3.1-1 劉謙為何能隔著玻璃讓蠟燭“熄滅”? 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明天我們來學習平面鏡成像。 觀看視頻,體驗魔術的神奇,并渴望用數學知識揭開秘密,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一:探索新知識 活動一:探索新知識 活動一:探索新知識 活動一:探索新知識 活動一:探索新知識 活動一:探索新知識 學習點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游戲】規則照全身鏡:找一面大全身鏡,一個人做動作,另一個人模仿平面鏡中的自己的形象。 如果模仿不正確,就會被淘汰。 .【猜測】圖4-3.1-2 答案:C. 【猜測與假設】根據昨晚的活動經驗,請猜測平面鏡所形成的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以及目的
3、對到平面鏡的距離、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聯系、鏡面的關系等做出合理的猜測。推測:像可能與物體關于平面對稱鏡子,即: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平面鏡之間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物體垂直于鏡面(?)。 【實驗】(1)在桌子上鋪一張大白紙,并在紙上立一塊玻璃板。 玻璃板可以看作是平面鏡。沿著玻璃板的頂部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來表示玻璃板的位置。 (2) 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圖像。 (3) 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上。 另一根與蠟燭A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B站在玻璃板后面并連接起來,直到看起來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此時蠟燭B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圖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并注意蠟燭A的大小與其圖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
4.)連接點燃的蠟燭A,重復實驗步驟(2)和(3)多次(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圖像的位置或在標記的前面標記一個序列號)觀點)。 (5)用直線將每次實驗中蠟燭A的位置與其在紙上的圖像連接起來,并用刻度尺檢測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 量角器檢測連接處和玻璃板位置之間的傾斜角度,并記錄數據。 如下表:【實驗推論】(中學生班主任總結)。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大小。 (2) 平面鏡成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3) 平面鏡成像位置與物體的連線為垂直于鏡面。 【做法】將剛剛測試的記錄紙沿著代表玻璃板的直線對折,觀察對應的像點和物點。 關系? 這對于圖像和物體之間的關系意味著什么? 答:像點與相應的物點重合。 這
5. 說明平面鏡與物體所成的像關于鏡面對稱。 【討論】問題1:玻璃板形成的圖像遠不如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清晰,但為什么在完成平面鏡成像實驗時使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鏡? 答: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為了準確確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平面鏡成實像,其大小和位置難以直接確定; 玻璃板可以看到蠟燭的圖像,因此很容易確定圖像的大小和位置。 問題二: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也就是說像的大小應該與距離無關,而人遠離為什么會感覺像使用平面鏡時圖像變小?答案:當人們遠離平面鏡時,他們看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圖像似乎變小了。 然而,這并不是因為鏡子中圖像的實際尺寸發生了變化,而是因為人眼在遠離平面鏡的過程中對圖像進行了觀察。 觀點正在逐漸改變
6.它很小,所以感覺越來越小。 問題3:平面鏡成像實驗需要在什么環境下完成? 為什么實驗過程中蠟燭A需要點燃而蠟燭B卻不能點燃? 答:為了使圖像清晰,平面鏡成像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 點燃蠟燭A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光線照射到玻璃板上,使圖像更清晰,更容易我們觀察。 如果蠟燭 B 也被點燃 如果背景太亮,看不清蠟燭 A 的圖像,因此蠟燭 B 無法被點燃。 問題4:我發現玻璃板不僅變成了比較清晰的圖像,而且變成了模糊的圖像,這是怎么回事? 答:原因很簡單。 玻璃板有兩個面,正面和背面,每一面都可以反射圖像,所以就會有兩個圖像。 問題5:實驗中發現聯通蠟燭B的圖像與蠟燭A的圖像很難重合,這是怎么回事? 答:這主要是因為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八年級平面鏡成像教案,所以蠟燭 A 的圖像與
7. 桌面不垂直,圖像的頂部要么在桌面上,要么在桌面下,蠟燭 B 沿桌面連接,未能與蠟燭 A 的圖像重合。 【練習】一位同事站在桌面上垂直平面鏡在2m處,鏡中的圖像距他4m。 當朋友走進平面鏡時,鏡中圖像的大小將保持不變(填寫“增大”、“減小”或“不變”)。 (對于一些中學生,班主任可以告訴中學生,圖像的大小沒有改變,圖像變大是因為人眼靠近平面鏡時視角變大) ,就像人看到近處較大的物體和遠處較小的物體一樣)要點2:在用平面鏡形成實像的實驗中,平面鏡旁邊的蠟燭B沒有點亮,但我們可以看到“蠟燭火焰” ”在蠟燭B前面。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通過畫圖來分析一下:圖4-3.1-3 原來光源S到處發光,有一部分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耳,引起視覺反射
8. 應該。 由于光線沿直線傳播的經驗,人們會感覺這條光線似乎是從進入人眼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S發出的。 S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 因為平面鏡旁邊沒有光源S,進入耳朵的光并不是真正來自S,所以S稱為實像。 圖【討論】問題一: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理,因為平面鏡的成像可以借助反射定理來解釋。 問題二:為什么說平面鏡成像是實像? 答:平面鏡成像的像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也就是說,像點雖然不與實際光線相交,但卻是實像。 問題3:虛像和實像有什么區別? ? 如何用實驗證明平面鏡成實像? 答:虛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可以用光幕來代替; 實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9、光線沒有匯聚在實像點,因此光幕無法捕捉到實像。 為了證明平面鏡形成實像,可以把前面的蠟燭移開,將光幕放在實像上,看光幕上是否有圖像。 問題 4: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證明平面鏡形成實像嗎?答案:在玻璃板和圖像之間放置一塊紙板。 你仍然可以看到平面鏡在紙板上形成的圖像,這意味著成像光不是來自像點。 這也意味著平面鏡形成實像。 猜謎游戲通過對著全身鏡的觀察,讓中學生初步展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提供猜測依據。 培養中學生的猜測能力、分類能力和整合能力,進而明確本次實驗探索的具體問題。 不斷培養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精神。 通過實驗驗證猜想,加深中學生對平面鏡成像規律的理解。 討論疑問并澄清實驗細節。 加強對易錯點的訓練,防止中學生今后再犯錯誤。 學習
10、會議將討論一是發揮中學生主體作用,二是培養溝通合作意識,三是讓中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2:使用示例 活動2:使用示例 類型1:平面鏡成像實驗示例1。圖4-3.1-4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A是在玻璃板前面點燃的蠟燭,B是在玻璃板后面未點燃的蠟燭。 下列關于本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C)。 圖4-3.1-4A 玻璃板應與桌面垂直。 B 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C 雙眼應從 B 的右側觀察成像情況。 D 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圖像物體不再重疊 【分析】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因為圖像和物體關于鏡子對稱,無論蠟燭B如何連接,都不可能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并且將很難驗證圖像和物體之間的關系。 因此,玻璃板應水平。 桌面垂直放置,A正確; 相比下
11.在明亮的環境中八年級平面鏡成像教案,許多物體都在發光,干擾人們的視線。 在較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 蠟燭向平面鏡發出最多的光線,反射最多的光線,進入人眼。 最多蠟燭的圖像是最亮、最清晰的,因此建議在相對較暗的環境下進行實驗。 B正確; 尋找蠟燭A圖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觀察蠟燭A的兩側,而不是蠟燭B的兩側??吹较灎TA、C的圖像是錯誤的;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 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蠟燭A變短,圖像也變短,而蠟燭B的寬度保持不變,因此圖像和物體不再重疊。 D 是正確的。 類型2: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例2. 下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情況。 正確的是(C)。 【分析】根據平面鏡的成像規律,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容易 正確的成像情況為C。例3。如圖4-3.1-5所示,
12. 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制作平面鏡所形成的AB 的像。 圖4-3.1-5 圖4-3.1-6 【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物體的大小相等,像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也相等。 連接像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即像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因此,AB端點A和B的對稱點A和B是相對于平面鏡做出的。 A和B是A和B對應的像點。由于平面鏡形成的是實像,所以用實線連接A和B就是AB在平面鏡中的像。 【答】如圖4-3.1-6所示,利用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解題思路,強化重點。 規格 繪制圖片。 檢查反饋。 要求中學生完成《課堂小練習》P18。 完成后,他們會同桌互相點評。 課堂小結 1.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像與物體、鏡子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 連接線垂直于鏡面。 簡單來說,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2、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是實像。 作業【正式作業】課本P80《動腦數學》第1、2、3題【作業】P50-P51黑板設計第3節平面鏡成像課時1探索平面鏡成像規律2 . 平面鏡形成實像。 3、平面鏡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