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平面鏡成像知識復習反射定律:光的反射中,入射光、反射光、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和反射光在法線一側分開,反射角相等到入射角。 物理知識的理解 對于:法線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之間的角度的平分線。 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并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 主要考慮圖像和物體的關系? 推測并假設圖像和物體的尺寸可以相等,并且圖像和物體與平面鏡之間的距離可以相等。 設計實驗 實驗設備:平面鏡、刻度尺、蠟燭、火柴 平板玻璃、刻度尺、蠟燭、火柴 將過程或現象轉化為理想的、簡單的過程或現象來研究和處理的方式。 設計實驗設計表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cm 圖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圖像與物體尺寸比較(放大或縮小) 12 進行實驗 以薄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點燃蠟燭形成圖像在平面鏡前,將一根一模一樣的、未點燃的蠟燭放在平面鏡前成像,在平面鏡的另一左側放一根一模一樣的、未點燃的蠟燭,使其與像重合,觀察物體,圖像到鏡子的距離關系和物體的大小,改變點燃蠟燭的鏡面的距離,重做幾次實驗,多次測試。 解剖并證明物體在平面鏡中形成正立的實像; 圖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像與物體、鏡子的距離相等; 連接圖像和物體對應點的線垂直并被鏡子一分為二。
實驗研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為了更容易找到和繪制圖像的位置。 在玻璃板的相同兩側,朋友透過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蠟燭的兩個圖像。 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都形成圖像。 使用兩根相同尺寸的蠟燭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比較圖像和尺寸。 課程練習 平面鏡的成像是由光產生的,物體在平面鏡中形成的圖像。 如果小明的凈身高是1.5,他站在衣柜鏡子前1.5m,那么他在鏡子里的形象就高; 形象離他很遠; 如果他逐漸遠離鏡子,鏡子中的圖像大約有1.5m大小。 (填寫“更大”、“更小”、“不變”)小課堂練習強調光在傳播過程中遵循的數學定律,用下面句子中的“影子”來解釋,(1)手影(2)水底倒影(3)即時效果(4)杯弓蛇影當你看穿衣鏡時,你可以看到穿衣鏡中的另一個“你”,這個穿衣鏡中的“你”是你的,因為進入你耳朵的光并不是真正來自平面鏡后面的“你”,所以這個“你”被稱為小課堂練習一位同事的凈高為1.7m,站在1.5m的面前垂直平面鏡。他的像的高度是 ,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 。如果人與平面鏡連接 1m,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 ,他的像的高度是.小課堂練習一位同事在垂直平面鏡前從距平面鏡2m處跳到距平面鏡4m處。 以下關于鏡子中圖像的大小和距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像的大小與朋友的大小相等,圖像到朋友的距離變為 6mB。 圖像的大小與好友的大小相等平面鏡成像實驗表格,圖像到好友的距離變為8mC。 圖像比朋友大,圖像到朋友的距離變為6mD。 圖像比朋友小,圖像到朋友的距離變成8m。 課程練習 小明在做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首先將蠟燭放在平面鏡前50厘米處,并記下圖像的位置。 之后,他將平面鏡與蠟燭連接10cm,將第二個圖像的位置與第一個圖像A的位置進行比較。連接到平面鏡10cmB。 連接平面鏡20cmC。 距平面鏡10cm D. 距離平面鏡20厘米,小課堂練習《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兩岸美麗的山峰清晰地倒影在平坦的海面上,真是A.的影子芒廷灣山的虛像 C. 山的倒立實像 D. 山的正立實像 這是課堂上的一個小練習。 當一位同事在做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他想讓一根垂直放置的蠟燭形成的圖像與水平面水平。 他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 將平面鏡與水平面成 90° 角放置 b. 將平面鏡放置在與水平面成 60° 的角度 C. 將平面鏡放置在與水平面成 30° 的角度 D. 將平面鏡放置在與水平面成 45° 的角度。 在課堂練習的右圖中,M 是平面鏡。 正確的光路圖是課堂練習。 右圖是朋友做的光路圖。 他只畫了一條入射光線和另一條反射光平面鏡成像實驗表格,請幫他畫出發光點S和像點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