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1)標尺的作用是方便比較物體與圖像的關系。 (2) 兩根等長的蠟燭用于比較。 (3)取出蠟燭B,放回原位……如圖A所示,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1)標尺的作用是方便比較物體與圖像的關系。 (2) 兩根等長的蠟燭用于比較。 (3) 取下蠟燭B,在其上放一塊白紙板制成光幕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結論,光幕上(填“可以”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蠟燭火焰的圖像。 這意味著平面鏡形成圖像。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憑借玻璃板的透明特性,使得。 (5)如果有兩塊厚度分別為3mm和2mm的玻璃板,應選擇較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6)如果玻璃板放置不正確,會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 (7) 如果將蠟燭A連接到靠近玻璃板的方向,則圖像的大小將為(8),使得點燃的蠟燭處于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量物距相等的兩組數據和像距,得出實驗推論之一: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等于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 您認為這些技術有意義嗎? 解釋為什么。 . (9)按照圖B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結論,在桌子上立一塊玻璃板,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上,就可以看到玻璃板前面出現蠟燭的圖像。 為了研究玻璃板形成的圖像的特性,關鍵問題是設法確定圖像的位置。 仔細想想,實驗的具體方法是。 我們這樣確定圖像的位置,同樣是依靠視覺效果,所以可以說我們采用了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