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1】如圖所示,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桌上給出的設備包括:帶支架的玻璃板和一支鉛筆; 兩根相同的蠟燭; 一張白紙; 一盒火柴。
(1) 為了便于觀察,最好在環境中進行實驗(選擇“較亮”或“較暗”);
(2)實驗中,改變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將蠟燭B接在鏡子后面,發現B總是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關(選擇“相關”或“無關”),一段時間后,如果蠟燭A變短,則A的圖像大小將是; (可選擇填寫“更長”、“不變”或“更短”);
(3) 實驗中必須選擇(可選填“平面鏡”或“玻璃板”),原因是用于尋找圖像位置的數學思維方式是;
(4)尋找蠟燭圖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左側。 旁邊的蠟燭無論小明怎么調整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都不能和蠟燭的形象重合。 請猜測可能的原因;
(5)經過3次實驗,記錄圖像A'、B'、C'與物體A、B、C的對應位置如圖B所示。為了得出實驗推論,小明應該進行哪些操作?
(6) 如圖C,將玻璃板固定在水平臺面上,與水平臺面成45°角,讓蠟燭A沿臺面向右直線移動,會看到圖像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A(填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垂直向下”或“垂直向上”);
(7)另一位朋友直接用平面鏡來確定像的位置。 如圖,將平面鏡豎直放置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將5個相同的小電池豎直放置在白紙上,保持電池①的位置不變,接上其他電池,制成電池③ 蓋上電池①和電池②的圖像,電池⑤蓋上電池①和電池④的圖像,如圖所示在白紙上記錄電池的位置,請將電池圖像的位置①在圖中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