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融融》教學設計
話題
第10講熔化與融化
講師
王云平
質量目標
1.能夠區分物質的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狀態,并知道物質的固態和液態可以相互轉換。
2、知道熔化曲線和熔化曲線的數學意義,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3、通過探索和實驗,知道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了解熔化和熔化變化過程中的放熱和吸熱現象。
4、能夠運用熔解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晶體和非晶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中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實驗,總結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并用圖像表達。
教學步驟
教師和學生活動
設計計劃
新課導出
PPT展示了三張不同物質狀態的照片。 自然界中物質的常見形式有固體、液體和氣體。
新課程教學
班主任將題目寫在黑板上并展示教學目標
1.身體狀態的變化
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之間變化。 這些變化稱為物理狀態變化。
溶解: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溶解。
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熔化。
[提問]能舉出融化和融化的例子嗎?
1、火照天地,紅星散紫煙”:固體→液體:融化
2.“蠟炬化為灰燼,淚水開始干”:固體→液體:融化
2. 熔化
[過渡語言] 那么固體如何融化成液體呢?
[提問]物質溶解、熔化需要什么條件? 不同物質溶解和熔化的規則是否相同?
【猜想與假設】物質在熔化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吸收熱量,溫度可能會繼續升高。
不同物質的熔化模式可能不同。
【設計實驗】
[材料選擇] 哪些物質適合用作熔融材料?
選擇容易熔化的,熔化過程中不會形成有毒有害物質的。 我們選擇了兩種物質,海浪和石蠟,進行固體熔化實驗。
【安裝】實驗過程中,我們使用鐵架、酒精燈、石棉網、燒杯、試管、溫度計,將設備從下到上組裝起來。
為了記錄時間,我們還需要使用秒表。
實驗中采用水浴加熱方式,使海浪受熱均勻。
安裝時注意水溫計和酒精燈的正確使用。
(1) 請勿用一盞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
(2)酒精燈使用完畢后,必須蓋上燈罩(不能用嘴吹)。
(3)用外部火焰加熱。
【設計實驗】
將海浪和石蠟加熱,并將溫度計放入兩種物質中。 觀察它們的狀態并讀取相應的溫度,從40°C開始持續1分鐘,直到它們完全融化。
為了觀察他們的狀態和體溫,設計了一張桌子
觀看海波實驗視頻
將裝有一些海浪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瓶中,用酒精燈將海浪通過燒瓶和水均勻緩慢地加熱熔化和凝固是吸熱還是放熱,并攪拌。 注意溫度計的讀數和海浪的狀態變化。 當溫度達到40℃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體溫,待海浪完全融化后記錄4~5次。填寫表格
【記錄數據】
海浪融化過程的數據
創建數據分析圖表
觀看石蠟實驗視頻
將石蠟放入試管中,然后倒入盛有水的燒瓶中,用酒精燈將石蠟均勻緩慢地加熱通過燒瓶。 參考該裝置的PPT展示圖片和教材,注意溫度計讀數和石蠟的狀態變化。 當水溫達到40℃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體溫,待石蠟完全融化后記錄4~5次。 填在表格中。
【記錄數據】
石蠟熔化過程數據
創建數據分析圖表
【數據分析】
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
海波:
AB 部分 - 海浪是固體的。 隨著加熱時間的減少,海浪釋放熱量,溫度下降。
BC段——海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隨著加熱時間的減少,海浪釋放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CD 部分 - 海浪處于液態。 隨著加熱時間的減少,海浪釋放熱量,溫度下降。
石蠟
隨著加熱時間的減少,石蠟逐漸軟化、稠化、稀化,由固態變為液態。 整個過程仍然釋放熱量,水溫仍然下降。 不存在溫度保持不變的過程。
【實驗推論】
相同點
1.從固體到液體。
2.熔化過程中必須釋放熱量。
不同之處
1、海浪達到一定的融化溫度就開始融化,融化時溫度保持不變。 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2、石蠟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 不存在固液共存狀態。
晶體和非晶兩種
【教師發言】雖然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這種固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稱為晶體。 有些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放出熱量,溫度就會不斷升高,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這種固體稱為無定形。 晶體熔化的溫度稱為熔點。 晶體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教師PPT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晶體和非晶晶體。
生活中常見的水晶:海浪、冰、石膏、水晶、各種金屬
生活中常見的非晶態材料:玻璃、蜂蠟、橡膠、塑料
[快速信息] 讓我們觀察一些晶體的熔點:
從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知識?
不同的晶體有不同的熔點,熔點是晶體的一個特性。 (非晶態沒有熔點)
3、凝固
熔化是熔化的逆過程。
我們觀察了海浪和石蠟熔化過程的圖像,并總結和分析了熔化規律。
Hypo 的熔化圖像 石蠟的熔化圖像
【總結】
1、熔化吸熱。
2、晶體熔化時有一定的體溫; 無定形晶體熔化時沒有確定的溫度。
3.熔點:液晶物質熔化的溫度。 對于同一晶體物質,熔點=熔點。
4、晶體熔化條件:(1)達到熔點; (2)繼續吸熱。
3、凝固
1.定義:物質要從液態變為固態,需要吸收熱量。
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態晶體熔化時沒有確定的溫度。
3、晶體熔化條件:達到熔點并繼續吸熱。
能夠讀懂和分析曲線圖是中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
課程總結
這就是我們明天的全部知識,讓我們總結一下。
擴展想法的練習
1、如圖所示,是小明的朋友借助3D打印技術,用石膏材料復制的工藝品。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固體石膏材料轉變成液態。 噴嘴按照3D繪圖的軌跡擠出液態材料,并快速將其變成固態,形成三維物體。 在上述過程中熔化和凝固是吸熱還是放熱,先后發生的兩種狀態變化分別是。
1.下列固體中,有確定熔化溫度的是()
A。 石蠟、玻璃、塑料 b.松香、鋁、玻璃
C。 冰、石墨、金剛石 d.冰、鐵、石蠟
3、(2021·天津)“奮斗”號載人潛水器外殼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高強高韌鈦合金。 金屬鈦是一種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圖中()
4 關于晶體和非晶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A.非晶晶體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不斷降低
B.晶體熔化的溫度稱為熔點,不同的晶體通常有不同的熔點
C.同一晶體的熔點低于其本身的熔點
D.隨著晶體的熔化,溫度繼續下降
5、光滑白嫩的腐竹冷藏解凍后,會出現很多小孔,就成了如圖所示的“冷凍腐竹”。 這個過程所經歷的物理狀態變化是()
A。 梅爾灣融化 C. 先熔后熔 D.先熔后熔
6. 放假期間,王興的朋友正在洗手。 他媽媽讓他把冰箱里的凍肉拿出來。 當他把它帶到臥室時,他發現他的手和凍肉粘在一起了。 王興正要用手去碰一下凍肉。 打開它,有經驗的媽媽說,趕緊把它放進水里,一會兒就分開了。 當手和凍肉粘在一起時發生的物理狀態變化是 ,當手分開時發生的物理狀態變化是 。
答案:1.熔化熔化2.C3.B4.B5.D6。 融化 融化
#主講人—王云平#
學校一級班主任王云平在永清縣第二中學工作。 2020年4月,《9.2液體的浮力》第一課在2020年“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精品課程評比中榮獲銀獎。 2020年8月,《光的反射》課程在2020年新鄉中學實驗教學試用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2020-2021學年被評為市級優秀班主任。 教育理念:激勵做一名心有愛、面帶微笑、眼有光、肩有責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