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面鏡成像》學習案例 【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實像的概念 2.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繪制方法,并能夠運用利用平面鏡的成像特性來解釋簡單現象 3、通過科學探究、體驗探索 過程【重點與難點】 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來源:學科網】 難點:借助平面鏡解決問題成像知識【新知識預覽】1.它叫平面鏡。 我們從平面鏡中觀察到的物體稱為物體。 2. 根據自己照全身鏡的經驗,猜測: (1) 平面鏡中的像在平面鏡的一側。 (上/前/后) (2) 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可以與物體本身的大小相同。 (3)平面鏡中的圖像到鏡面的距離可以是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4)中午照鏡子的時候,你舉起右臂,鏡子里的“你”也舉起了手。 3.稱為實像。 4、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①所形成的圖像(選擇填充實或虛),②像與物體的大小,③像與物體與鏡面的連線,④圖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課堂探索】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所選實驗設備:、、、。 2、設計并進行實驗,思考并交流以下問題 A、如何探究圖像與物體大小之間的關系? B. 如何同時看到鏡子后面的圖像和替代物體? C。 如何確定圖像的位置? D. 把前面的蠟燭拿掉,用一張白紙做一個屏風放在這個位置,直接觀察白紙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ppt,紙上能出現蠟燭的圖像嗎? 做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測,并完成下表。 3、實驗步驟:(1)如圖4-11所示,在桌子上鋪一張白紙,在紙上垂直放置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記錄玻璃板在紙上的位置。 (2) 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鏡子前,觀察它在平面鏡旁邊形成的圖像。 (3) 將另一支未點燃的相同大小的蠟燭B放在平面鏡旁邊,直至與蠟燭A的圖像重合,此時蠟燭B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圖像的位置。記下這兩個位置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ppt,觀察蠟燭B的大小是否與蠟燭A的大小相同。 (4)將光幕放在蠟燭B的位置,觀察光幕上是否出現蠟燭A的圖像。 (5)取下玻璃板,用直線連接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 (6)換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