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生命存在的意義
生命存在的意義是哪些?這是人類仍然在思索的問題,每一門學科都可以以自己的方法給出一個不同的答案,每一種答案就會對這個問題作出一種全新的闡釋,給與一種可能的方向,這么生命體系里的化學到底在探究哪些?
基因,染色體,蛋白質,DNA分子,遺傳密碼的載體……在不同事科的作用下,我們全面了解生命,生命的密碼逐漸顯露。生物學為數學學提供了極其廣泛的應用領域,數學學為生物學提供了強悍的思想支撐以及技巧學裝備。在數學學的幫助下我們“透視”生命,將生命微觀與深入的一面詮釋在眼前。
人類以數學的方法了解生物體這樣精密復雜的時空結構,進而描繪出“有序”的自然。透過地域差異尋覓不同的樣本,洞察不同物種的構成分布演變與環境地貌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期,讓我們帶著好奇心與想像力,追隨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座系列直播之“當地理遇上數學”,打開生命體系中的化學世界!
本期嘉賓
葉方富,1978年生,1999年獲上海學院天文學及經濟學雙學士學位,2007年獲德國賓夕法尼亞學院化學學博士學位,然后陸續在日本肯特州立學院、伊利諾伊學院、佐治亞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中國科大學數學研究所。現為化學所軟物質與生物化學實驗室組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9年5月至今,擔任國科廣州研究院副教授。其研究涉及軟匯聚態化學、生物化學及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
本期主題
化學學向我們呈現物質最基本的運動規律和結構,大至宇宙,小至微粒,我們對宇宙萬物的種種問題用數學的思維去解密關于物理學的一些問題,以不斷進步的數學方式進一步剖析物質的構成。生命是哪些?不止是你,薛定諤也曾疑惑于此。從X射線“透視”出的生命體關于物理學的一些問題,到利用電子顯微鏡看見病毒、解析蛋白質結構,化學幫助人們越來越微觀和深入的認識生命體系。隨著生命科學的進步,人類在研究的公路上并非僅僅是對已有化學學的應用,學科間的交叉會為人類帶來新的認知和進步!
7月13日,讓我們鎖定「中國國家地理探求」視頻號直播間,追隨嘉賓葉方富一起以數學為路徑,通往自己心目中關于生命體系的答案目的地。
直播時間
2023年7月13日(周六)19:00
直播平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