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綜合素質
基礎綜合素質試卷100分即可及格,扣分50分,論文扣分20分,材料分析扣分14分,選擇題扣分16分。
你錯了8道選擇題,其中4-5道是文化知識。 其中關于文化知識的9個問題是最離譜的。 他們要求你懂天文、懂地理,而且根本沒有復習的方向。 比如今年我最近參加了柏林電影節最高獎的考試。 這方面以前從未測試過,也沒有列入某教科書。 如果根本不復習文化知識,犯4-5個錯誤是適當的。 除了文化常識之外,如果仔細復習其他模塊中的選擇題,可以得到3-4個錯誤答案,這已經足夠了。
材料分析題滿分42分,錯1/3則得14分。 前兩題是基于記憶模板的,所以很容易拿到2/3的分數。 第三個閱讀理解甚至比高中語文閱讀還要容易,所以拿到2/3的分數是沒有問題的。
一篇文章要想拿到30分,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字數充足、思想正確、結構完整、句子流暢、字句清晰。 最嚴格的條件是前兩個。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單詞,你會得到很多積分。 如果你的想法不正確,你將被扣十分。 不管寫得多么精彩,都沒有關系。 如果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其他的一切都好談。 如果句子流暢,邏輯清晰,字字清晰,肯定能到30。
審查策略
這門課靠的是每天的積累。 平時多看作文材料和文化知識,了解各方面的情況。 如果你以后想參加公開考試也可以使用它。 其實積累的領域是文化素養,作文50分,18分。 寫議論文材料非常重要。 如果預算一周的復習時間,背職業道德和專業概念,分析真題怎么用,瀏覽幾條法律法規,做完真題模擬題的選擇題。 如果考前兩天有緊急情況,熟記職業道德和專業概念就可以了。
至于論文怎么寫,網上有一些意見說肯定和教育有關,但是我看不到。 因為很多真題的參考論文與教育無關,官方的評分標準也不能體現教育的需要。 有些問題必須是關于教育的,這似乎有點生硬。 教師資格考試都是議論文,其實不是很高級。 說白了,你先陳述一個觀點,然后證明你的觀點。 以2018年的“新木桶原則”為例。 你有什么意見? 一個人的成就應該由他的優勢決定,那么你如何證明你的觀點呢? 我們應該列出一些事跡,比如誰數學考了分,誰因為他的商業優勢創建了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 沒有人很能言善道,但他卻獲得了ACM金獎,并被推薦到北大數學學院。 還有一個人沒考上大學,但屁股扭得一手好,在抖音上賺了幾百萬。 好像有點偏頗,但基本上就是這樣。
如果學校學生潛心復習,一周科目綜合素質比較穩定,不多也不少,課本專業概念+文化素養讀一遍,法律法規讀2-3遍,讀一遍課本上劃幾遍的條款高中物理輔導,直接背三觀和職業道德,然后做完歷年真題和選擇題模擬題。 材料分析我就不寫了。 你可以自己心里過一遍,核對答案,然后再看真題。
2、教育知識和能力
對于非師范生來說,這門課是最難的,花費的時間也最多。 如果一個理工科專業的大學生完全裸考高中物理輔導,他的作文不偏離主題,他的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可以超過60分,只要知道他的學科知識就可以超過60分教學摘錄是什么,而教育知識和能力卻很難超越。 40分。 雖然這門課我過了,但是我不知道有什么省時間的復習方法。 一般來說,你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你的分數就會越高。 復習的方法就是不斷翻課本。 你做得越差,你的分數就會越高,并不斷溫習真題和模擬題。 簡答題和分析題主要注重記憶高頻考點。 它們已在某本教科書中進行了總結。 德育原則我就不講了。 它們需要仔細測試和記憶。 當然,沒有人能肯定地說。 有時,分析測試中的簡答題會測試非常有偏見的知識。 例如,有一年我參加了阿諾德情緒評估-激發理論的測試。 如果不全面復習的話,這個問題就被淘汰了。 所以,不專注、沒有答題套路的科目只能是難的。 高考你想考多高就考多高。 至少真題中出現的知識點你要理解清楚。
3.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中)
這門課是我花時間最少、得分最高的一門,因為我平時兼職做高中物理導師,對學科知識非常熟悉。 但其他考生也應該如此,因為你選擇了參加高中物理考試,這說明你的高中物理基礎還不錯。 大概率你學的科目中物理是拔尖的,你的物理是同學中最好的。 頂尖的,不然也不會有這個底氣。 共有8道選擇題,總分40分。 其中大部分是高考的選擇題。 有些問題是關于大學物理的。 有的年份會出現一道選擇題,考驗物理教學的理論。 然而,這種情況很少見。 一般來說,你無法獲得足夠的多項選擇題。 問題是,如果你粗心了,錯了,那就只能怪自己了。
計算題滿分20分。 毫不奇怪,都是大學物理所學的,而且通常都會用到微積分。 但請注意,這個大學物理是理工科非物理專業的大學物理,是一學年的內容。 事實上,人們只到這個范圍和難度,那就是他們的善意結束了,因為現在中學教師招聘需要專業對口的人。 如果你必須考高中物理證書,你必須是物理專業的。 我不會問你有關量子力學的問題。 它已經很好地照顧了非物理專業的考生。 雖然教招無望,但考試還是可以玩得開心的。 其實這道題就是大學物理課后習題的難度級別。 如果你能通過大學物理,這道題就沒問題了。 如果你沒有學過大學物理,只是想拿個證書,開心一點,那為什么一定要選擇高中物理呢? 呢絨? 當然,如果以后做得好的話,放棄這20分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案例分析50分,每題2題,均在高中課程標準范圍內。 第一題20分。 一般材料就是學生做題的過程。 10分會問你考了哪些知識點,學生哪里出錯了,并要求你給出正確答案。 這10點是知識性的東西,另外10點會要求你給出教學摘錄。 第二題30分。 一般是給老師的教學片段,要求你指出片段中老師和學生所犯的錯誤,要求你給出更好的教學片段。
教學設計40分,重點是教學過程,即教學環節。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套論文的分數,學科知識占一半,教學能力占一半。 如果學科知識能夠完全獲得,教學能力可以直接平在30分。 如果覺得拿滿分有困難,可以學科知識打60分,教學能力打50分,占總分的2/3。 110很穩定。
審查策略
如果你買某家公司的書,《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比較厚,但你只需要看最本質的幾頁,就是教學設計、教學目標、重點那幾頁。 難點、簡介、教學過程等。如果你還有大學物理課本,可以全面看一下,選一些習題做。 高中物理部分,如果你對自己的物理基礎有信心,做完真題和模擬題就可以了。 如果實在是很久沒有接觸過,忘記了,就買本高考書溫習一下。 你選擇了這個科目,很可能就是你感興趣的。那么溫習這些問題對你來說應該是一種消遣。 當然,上述方法都是學科知識滿分的方法。 如果你想通過佛的層次,就沒有必要。 真題和模擬題過一遍就夠了。 如果知識上有錯誤,就復習相應的東西。 這樣會節省很多時間,然后學科知識考到60就沒問題了。 當然,你還是要能掌握簡單的微積分,否則計算題的20分可能就丟掉了。 而且說到教學設計,除了記住教學設計的步驟之外,不需要看其他的東西。 只要一遍又一遍地看真題的教學過程,用心體會,看看別人是怎么編的。 你讀得越多,你就越知道如何編譯它。 教學過程中沒有任何附帶問題,很容易得到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