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記知識點總結與總結[1]
萬有引力定律由艾薩克·牛頓于 1687 年在《自然哲學原理》中發(fā)表。 以下是關于萬有引力的知識點。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數(與行星質量無關,但取決于中心物體的質量) }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wèi)星繞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質量天體}
5、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公里/秒; V3=16.7公里/秒
6、地球同步衛(wèi)星GMm/(r +h)2=m4π2(r +h)/T2{h≈,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球半徑}
筆記: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F=F0;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wèi)星只能在赤道上空運行,其運行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隨著衛(wèi)星軌道半徑變小,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三對一);
(5)地球衛(wèi)星最大繞軌速度和最小發(fā)射速度均為7.9公里/秒。
高中物理必記知識點總結總結[2]
當兩個力合在一起時,就可以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以代表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 相鄰兩條邊之間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下是關于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知識點。
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力。
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也是施力物體。
根據力的性質,常見的力包括重力、彈性力和摩擦力。
物體之間有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平行四邊形法則:當兩個力合在一起時,以代表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相鄰兩條邊之間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過程。
合力可以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分力。
高中物理必記知識點總結與總結[3]
點質量是具有質量但沒有體積或形狀的點。 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以下是關于粒子運動的知識點。
1) 勻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 flat = s/t(定義公式) 2、有用的推論 Vt2-Vo2=2as
3.中間速度Vt/2=V flat=(Vt+Vo)/2 4.最終速度Vt=Vo+at
5. 中間位置速度 Vs/2=[(Vo2+Vt2)/2]1/2 6. 位移 s=V flat 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度)a>0; 在相反的方向上,一個
8、實驗推論 Δs=aT2 {Δs為連續(xù)相鄰等時間(T)之間的位移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最終速度(Vt):米/秒;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距離: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筆記:
(1) 平均速度是一個向量; 考試書
(2)如果物體的速度很大,則加速度不一定很大;
(3)a=(Vt-Vo)/t只是測量表達式,不是行列式;
(4)其他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距離、參考系、時間和力矩[見卷1 P19]/s--t圖、v--t圖/速度和速率、瞬時速度[見卷1] P24 ]。
高中物理必記知識點總結與總結[4]
1. 動作說明
1、物體模型采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 以地球公轉為質點,以地球自轉決定大小。 物體位置的變化可以用位移來準確描述,移動速度S與t比較,a用與t比較的Δv表示。
2、采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間矩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幾何圖像法,是求解運動的好方法。 以自由落體為例,初速度為零a,依此類推g。 通過垂直向上拋擲已知初速度高中物理原理,已知最大上升高度,上下飛行時間,整個過程均勻減速。 中心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為了求出加速度,ΔS 等于 T 的平方。
3.速度決定物體的運動。 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上,同方向加速,反方向減小。 垂直轉彎時不要向前猛沖。
2. 實力
1、解決力學問題,受力分析是關鍵; 分析力的性質,根據效果進行處理。
2、仔細分析受力,定量計算七種受力; 查看是否有重力的提示,根據狀態(tài)確定彈力; 先有彈力,后有摩擦力,相對運動是基礎; 萬有引力存在于萬有之中,電場力的存在是確定的; 洛倫茲力和安培力,兩者本質上是統一的; 相互垂直的力最大,相互平行的力弱。
3、如果確定了同一條直線的方向,那么計算結果只是一個“量”。 如果某個量的方向不確定,則指定計算結果; 兩個力的合力有小有大,兩個力形成角度q,確定平行四邊形; 合力的大小隨q變化,只有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多個力合在一起形成另一邊。
揭示多力問題的狀態(tài),通過正交分解求解,并通過三角函數求解。
4、機械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整體隔離和假設; 整體只需要看外力,內力可以孤立解決; 如果狀態(tài)相同就用整體,否則就多用隔離; 即使狀態(tài)不相同,也能完成整體解決方案; 假設某個力有或沒有,根據計算來決定; 極限方法捕獲臨界狀態(tài),過程方法按順序執(zhí)行; 正交分解選擇坐標,軸上有盡可能多的向量。
3.牛頓運動定律
1.F等ma,牛頓第二定律,產生加速度,原因是力。
合力與a方向相同,速度變量與a方向相同。 當 a 變小時,u 可以變大,只要 a 和 u 方向相同。
2、N、T等力為表觀重量,與mg的乘積為實重; 超重、體重減輕、表觀體重,其中常數為真實體重; 上升加速度超重,下降減速也超重; 減重由加、減、減、升來確定,完全減注意為零
4. 曲線運動和重力
1、運動軌跡是一條曲線,向心力的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的速度發(fā)生變化,方向是該點的切線。
2、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供需關系牢記,徑向合力提供足夠,μ平方與R需求之比,mRW平方也要求,供需不偏心平衡。
3、萬有引力是由質量產生的,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 正是由于天體質量巨大,萬有引力才顯示出它的神奇力量。 衛(wèi)星繞天體運行,衛(wèi)星的速度由距離決定。 距離越近,移動速度越快,距離越遠,移動速度越慢。 同步衛(wèi)星的速度是固定的,它在赤道上空固定點移動。
5、機械能與能量
1、確定狀態(tài)求動能,分析過程求力功,將正功和負功相加,動能增量與之相同。
2、明確二態(tài)機械能,然后看過程力所做的功。 “重力”之外的功為零,初始狀態(tài)和最終狀態(tài)具有相同的能量。
3. 確定狀態(tài)高中物理原理,求出能量的大小,然后查看過程力所做的功。 有動力就有能量轉化,初始狀態(tài)和最終狀態(tài)的能量是相同的。
6.熱力學定律
1.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感覺不錯。 內能的變化不能小于熱量所做的功。
正負號必須準確,收入和支出必須了解。 對于內功和吸熱來說,內能的增加為正; 對于外部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為負。
2、熱力學第二定律,傳熱是不可逆的,功轉化為熱能和熱轉化為功是有方向性的、不可逆的。
【高中物理必記知識點總結與總結】相關文章:
浮力知識點總結10-23
必記瑤寨引導語10-30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0-18
高中物理高考內能知識點總結10-19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0-24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0-24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0-16
關于電、磁的知識點總結10-24
會后總結10-23
會后總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