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一段學習、工作或者其完成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 它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 我們不妨坐下來寫一個總結。 摘要一般是怎樣寫的? 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有關浮力的知識總結。 歡迎閱讀,希望您會喜歡。
定義:浮力是由液體(或氣體)作用在物體上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引起的。
1、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內容: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該浮力等于它所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公式表示:F float = G row = ρ V row g。 從公式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質量、體積、重力、形狀無關。 、物體的浸入深度等。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要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應注意以下問題:
(1) 浮力的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液體的密度ρ和排開液體的體積V。浮力的大小與物體自身的重力無關,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和物體的形狀。 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不隨深度而變化。
(2)阿基米德原理適用于浸入或部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
(3)當物體浸入液體中時,V行=V物體。 當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時,當液體密度ρ一定時,V排越大,浮力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氣體,其計算公式為:F float = ρ 氣體 gV 放電量。
2、如何判斷物體的浮沉:判斷物體的浮沉有兩種方法:
(1)力比較法: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影響。
F 浮動 G 物體浮動;
F 浮子
F float = G ,對象懸浮;
(2)密度比較法:
對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只需比較該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以及液體的大小,就可以判斷該物體是漂浮還是下沉。
ρ 液體 ρ 物體,物體漂浮;
ρ 液體 ρ 物體,物體下沉;
ρ液體=ρ物體,物體是懸浮的;
對于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例如空心球體浮力產生的原因,求該物體的平均密度。 您還可以使用密度比較方法來確定物體是漂浮還是下沉。
3、正確認識漂浮情況:漂浮問題是浮力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決浮力問題的關鍵是了解物體的漂浮情況。 浮點 = G 對象。
(1) 因為 F 漂浮 = ρ 液體 gV 排放量,G 物體 = ρ 物體 gV 物體,又因為 F 漂浮 = G 物體(漂浮狀態),因此,ρ 液體 gV 排放量 = ρ 物體 gV 物體,當物體漂浮時,V排出ρ物體,即當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就會浮在液面上。 這時,V件事=V行+V曝光。
(2) 根據漂浮條件 F 漂浮 = G 物質,可得: ρ 液體 gV 排放量 = ρ 物質 gV 物質
當同一物體漂浮在不同液體中時,ρ和V物體保持不變;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V與液體的密度ρ成反比。 ρ液體越大,V列越小。
4、浮力的計算方法一般概括為以下四種方法:
(1)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一般用于液體中已知深度且形狀規則的物體。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子=G液體位移=ρ液體gV位移。 這個公式適用于任何受浮力的物體。 計算時必須知道ρ液體和V行。
(3)根據力的平衡原理:將彈簧秤下懸掛的物體浸入液體中。 靜止時,物體受到重力、浮力和垂直向上的拉力。這三個力是平衡的:即F浮力=G物體-F拉力
(4)根據浮動和懸浮的條件:F浮動=G物體。 該公式僅適用于計算漂浮或懸浮物體的浮力。
使用上述方法計算浮力時,要明確它們的適用范圍和已知條件,不要把公式搞亂。
5、綜合浮力問題的一般解題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確定其狀態。
當物體浸沒時,V行=V物體,
當物體漂浮時,V行+V露=V物體,
(2)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繪制受力示意圖,并在圖中標出已知力的符號和大小以及未知力的符號。
(3) 根據力平衡原理建立方程,代入公式和數值浮力產生的原因,進行計算,得出結果。
【初中物理浮力相關知識匯總】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值班表現總結04-03
初中物理老師績效總結04-03
初中物理教學成績總結04-03
初中物理中學成績總結04-03
浮力的應用07-28
初中物理知識點安全用電詳解08-11
初中物理期末總結(選7篇)01-06
初中物理表現工作總結04-03
初九物理職責履行情況總結04-03
初中物理教師工作總結(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