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探索合輯》由會員上傳分享,可免費在線閱讀。 更多相關內容請參見工程材料-天天圖書館。
1. 2. 科學探究 (1) 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初中物理探究實驗,對于學習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在試題中,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是通過描述相關情況直接提出相關問題。 這是我們在解決下面的問題時要關注的核心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不要偏離主題。 二是讓人根據試題描述的情況提出問題。 我們要根據試題描述的情況合理提問,不能隨意發散。 這種情況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較多,考試時遇到的較少。 (二)做出猜想和假設 由于“猜想和假設”的發散性,在考試中很少出現。 我們強調“猜測和假設”必須根據測試情況合理做出,反對隨意猜測。 (3)制定方案和設計實驗
2.(4)通過觀察、實驗等收集證據。(5)評價證據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設,并得出結論或提出新的問題。 一是計算。 第二種是將數據繪制成圖表或曲線。 繪制曲線時,要特別注意使用平滑的曲線連接點,避免使用短直線連接兩個點。 2、實驗現象的總結或實驗結論的表達 (六)交流與合作 *實驗研究方法 模型法:即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來表示抽象的物理現象。 例如,用太陽系模型來表示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來表示杠桿等。 疊加放大法:在物理學中,常常將相同的微小且難以測量的物理量疊加放大。 例如,采用鏡面反射激光法來放大音叉微小振動的振幅。 控制變量法:自然界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錯綜復雜,確定某種現象
3. 的發生和變化往往有多種因素。 為了了解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人為地控制一個或幾個因素使其保持不變初中物理探究實驗,然后比較和研究其他變量之間的關系。 這類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 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采用這種方法。 例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導體電阻R和兩端電壓U的影響。 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恒定; 當研究電流I和電壓U之間的關系時,電阻R需要保持恒定。 實驗+推理法:有些物理現象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直接驗證。 我們需要先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合理的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這也是常用的科學方法。如果你把鬧鐘放在
4、在密封的玻璃蓋中,當除去蓋內的空氣時,鈴聲變小。 由此可見,聲音在真空中是不能傳播的。 換算法: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很難直接認識。 我們常常根據它們所表現出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來間接地了解它們。 例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了解電流的大小,根據其對磁體的強大作用來了解磁場。 等價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簡化問題,常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所有其他物理量,但物理效果不會改變。 例如用合力代替各分力,用總阻力代替各部分的阻力,用浮力代替液體對物體的各種壓力等。描述方法:為了便于研究問題,我們常常用線條等方法來描述各種看不見的現象。 如果用光來形容光的話,
5、用磁力線描述磁場,用力圖描述力等。 類比:在理解一些物理概念時,我們常常會用生活中熟悉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現象進行類比,以幫助我們理解。 例如,在理解電流大小時,可以用水流來類比。 在理解電壓時,可以用水壓來類比。 【典型示例】 1. 下圖中標尺的正確使用方法是□0CB) (C) (D) 2. 如圖所示,使用兩個標尺A、B 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 標尺A的長度為標尺B的讀數,測量結果更接近標尺的真實值。 (2) 秒表(參見第八頁P105) 下圖中,秒表指示 [典型示例] 1. 學生使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 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數字和數字如圖所示。 ,則物體的質量為。 2. 調色板的天空
6、平梁刻度最小刻度為0.2g,最大示值為5g。 將天平調平在水平平臺上后,將待測物體置于天平的左盤中,將10g代碼置于右盤中。 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心線右側; 從右盤取出10g側碼,再放入5g取出碼后,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心線左側。 測量被測物體的質量時,() A. 稍微擰松右端的平衡螺母 B. 稍微擰緊右端的平衡螺母 C ? 交換左右托盤的位置 D?移動光標,使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心線(2)測試滑動摩擦力原理(兩力平衡); 2.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及實驗流程的設計; 3、結論的表達; 產能擴張:1、優化實驗方案。 【例】:小明做了一個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實驗
7、流程如圖所示。 (1)實驗時,他必須拉動木塊移動,這樣才能保證(2)比較兩張圖可以看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對比兩張圖可以看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取決于接觸面的粗糙度。 A、B、C (3) 在此基礎上,小明還猜測:滑動摩擦力與物體的速度有關嗎? 請用圖中的設備來驗證小明的猜想。 寫下你的做法和判斷方法。 (3)研究液體內壓規律(見第8部分P65)。 考試內容: 1.變量探索法的應用; 2、實驗現象的描述和實驗結論的表達。 【示例】右圖是學生做“研究液體內壓”實驗時使用的裝置。 下表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記錄的一些數據(實驗過程中,壓力表
8. U 型管內液體質量不變,p 煤油 = 0·/m) o (1) 比較表中第一、第二、第三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同一液體的同一深度,各方向的液體壓力; (2) 將第5次放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