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部分:以小而全為主,不大而全
第一輪復習基本是按單元、章節進行的。 注重全面理解基本概念,吃透基本規律,熟練運用基本公式解答“個體”物理問題。 綜合應用水平不是很高。 事實上,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應該因勢利導,適當綜合知識。 但我們應該循序漸進,以小而綜合的項目為主,而不是力求一步到位、全面徹底的解決。
所謂小綜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一個問題涉及哪兩個知識點,可能用到哪些物理公式。 例如:
1、力與物體運動綜合問題(力平衡、直線運動、牛頓定律、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2、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問題;
3、機械振動和機械波; 4、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5、氣體性質問題; 6、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直線運動(勻速、勻加速、勻減速、往復運動)、曲線運動(類似平拋、圓周運動);
7.直流電路分析問題:①動態分析,②故障分析;
8、電磁感應綜合問題:①導體棒切割磁感應線(單、雙、U型導軌、∠型導軌、O型導軌;導軌水平放置、垂直放置、傾斜放置等)各種場景),②閉合線圈穿過有界磁場(線圈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梯形等),(有一個有邊界的單一磁場,有一個與邊界)、(線圈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穿過等各種場景);
9、物理實驗專題復習:①應用性實驗,②設計性實驗,③探索性實驗;
10.有關物理信息的問題(新概念、新規則、數據、表格、圖像等)
11、與實際新情況相關的問題(文字描述新情況,圖文展示新情況高中物理板塊問題,搭建物理模型,重點關注物理過程分析);
12、幾種常用的物理思維方法;
13.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數學方法。
方法部分:專注于基本方法,不要試圖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析、研究和解決物理問題都離不開物理思維。 這種思維和直觀反應就是思維方法。 在日常學習中,大家都接觸和應用過很多方法,但還是比較雜亂。 因此,有必要正確總結和認識一些方法的應用,區分普遍性和特殊性。 其中,應以基本方法為主。 也就是必須掌握、熟練運用、最常使用的幾種方法。
例如,力分析方法:確定研究對象受到多少力,是恒力還是變力; 過程分析法:可以將比較復雜的物理問題分析成多個簡單的物理過程,明確每個子過程應該使用什么物理。 定理和定律的處理; 狀態分析法:應用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等質量氣體狀態方程)和物理定理(動能定理)處理的問題,正確選擇和確定狀態至關重要; 控制變量的方法:當研究三個或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時(F、a、m;F、m、r、ω;P、V、T等),可以控制其中一個量不變通過假設的方法,有利于深入研究。 還有常用的可逆法、等價法、類比法、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等,大家要根據問題來學習和掌握。
至于圖像法、極值法、賦值法、微元法、對稱法等,它們都有特殊的特點,所以不必為了方法而刻意選擇它們,也不必刻意去選擇它們。普及并淡化知識的綜合和應用。 這對于鞏固基本功非常有用。
實驗部分:專注設計研究,不只是紙上談兵
物理實驗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考驗學生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正確選擇實驗儀器、了解科學合理的實驗程序、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實驗方法自行設計簡單的實驗。 。 具有觀察、分析和探索演示實驗和物理現象的能力。
在復習實驗題目時,建議大家把每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都過一遍并操作一遍,并能提出一些“異想天開”的問題,豐富實驗內容和復習教材。 實驗插圖(基于物理學史的經典實驗裝置、原理圖等)需要知道進行實驗的科學家的名字,理解意義,闡明作用,并對物理學做出重大貢獻; 對于一些課外的小實驗、小作品高中物理板塊問題,可以重新設計、構思。 學習比較和探索從實驗中獲得的數據。 永遠不要“紙上談兵”。 如果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就很難深化和鞏固理性認識。 (作者:高級教師張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