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便于研究圖像的特征和位置,使用了兩根相同的蠟燭,在圖像的位置處放置了另一根蠟燭與圖像進行比較,代入法為用過的。 比較圖像與物體的位置關系需要使用尺子; 用刻度尺測量兩根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即可得出像與物體、平面鏡之間的距離相等。
(3)平面鏡形成虛像。 虛像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形成的。 虛像上的蠟燭火焰不會燃燒其他物體。 知道了蠟燭A移動的距離,我們就可以根據圖像與物體之間的等距距離來確定蠟燭B應該放置的位置。
解:(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玻璃板不僅能反射光形成圖像,還能透過光看到蠟燭位于玻璃板后面,更容易確定圖像的位置。
(2)兩根蠟燭的大小相同,并且后一根蠟燭的圖像與前一根蠟燭的圖像完全重合。 這就證明了圖像和物體的大小是一樣的,所以兩根蠟燭長度相等,來比較圖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實驗中使用比例尺,但不使用尺子來測量圖像或物體的大小。 它用于測量像到鏡子的距離和物體到鏡子的距離,然后比較兩者之間的關系。
(3)平面鏡形成虛像。 蠟燭B實際上沒有點燃,但是蠟燭B的位置與蠟燭A的圖像重合。感覺蠟燭B點燃了,但實際上蠟燭B沒有點燃,所以在B的火焰上放一根火柴,并且火柴無法點燃。 .
已知蠟燭A移動的距離為s=2m。 此時蠟燭A的像與平面鏡的距離也為2m=200cm。 因此,蠟燭B應該距離玻璃板200cm,并且它可能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疊。
因此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答案是:(1)位置; (2) 尺寸; 到鏡子的距離; (3) 不能; 虛擬的; 200.
點評:本題考察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牢記實驗規則,并能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