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動能表達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動能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小組交流和公式推導,提高合作溝通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個人實踐,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教學重難點
【要點】動能的表達式和動能定理。
【難點】動能表達式的推導。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入新課程
老師引導學生復習初中所學的知識,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通過思考,學生得出結論: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就越大。 老師進一步問我們能否具體計算出動能的大小,動能的表達方式是什么? 這啟發了學生們思考引入新課《動能與動能定理》。
第二節:新課程教學
1.動能的表示
老師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速度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學生能給出比例關系。 由此,老師進一步引導,根據功與能量變化相關的思想,這個結果實際上向我們暗示高中物理功板書高中物理功板書,物體的動能的表達可能包含因子v2。 本節我們將沿著另一條線索來研究物體動能的表達。
最后,教師根據表達式向學生講述了使用動能定理的優點。動能定理適用于變力做功和曲線運動,因此在解決一些實際機械問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三節 鞏固提升
教師給出一個練習:一個物體質量為10Kg,速度為5m/s,并引導學生計算此時物體的動能。
第四節:作業總結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內容。
布置作業:完成相應的課后練習,查閱動能定理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資料。
4、黑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