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發現
1、“電磁學”的發現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2、法拉第的探索:法拉第提出“磁發電”的想法,并為此進行了10年的探索。 由此,他認識到“磁生電”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而__運動__的效果只能出現在。
3. 電磁感應:“__磁產生電__”的現象。
4. 感應電流:__電磁感應__現象產生的電流。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1.實驗裝置
2.探索記錄
開關和壓敏電阻的狀態
B線圈有電流嗎?
開關閉合的那一刻
有
開關關閉的那一刻
__有__
當開關閉合時,滑動變阻器保持不變
__沒有任何__
當開關閉合時,快速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塊
__有__
3. 探索結果
當通過閉合導體環路的__磁通量__發生變化時,閉合導體環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
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
1.__發電機__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制造的,開創了人類社會的電氣化時代。
2、生產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變壓器、電磁爐等都是基于__電磁感應__制造的。
細化感應電流產生條件要點
1、產生感應電流的三種常見情況:
2、判斷是否發生電磁感應現象的一般過程:
(1)確定研究閉環;
(2)明確環路中的磁場分布,確定環路的磁通量φ;
(3)磁通量的變化和感應電流的產生:
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導體切割磁力線并不是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的充分必要條件。 歸根結底,取決于通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是否發生變化。
2、用“切割”來討論判斷是否有感應電流時,應注意:
(1)導體是否“切割”磁感應線。 如果不“切”,就不能說是切。 如下圖所示,在圖(a)和(b)中,導體真正被“切割”了,而在圖(c)中,導體沒有切割磁力線。
(2)即使導體真的“切割”了磁力線電磁感應現象,也不能保證一定會產生感應電流。 如圖所示,對于圖A,雖然導體“切割”了磁力線(均勻磁場),但穿過閉合線框的磁通量并沒有改變,也沒有感應電流; 對于圖B,導體框架的部分導體將磁感應線“切割”后,穿過線框架的磁感應線數量變得越來越少,線框架中存在感應電流; 對于圖C,閉合導體在非均勻磁場中運動,切割磁感應線,并穿過線框。 穿過線框的磁感應線數量減少,線框內產生感應電流。
(3)即使閉環中的某些導體移動切割磁力線,也不能保證會產生感應電流。
如圖D所示,線框abcd的一部分在均勻磁場中上下平移。 雖然被部分切割,但穿過閉環的磁通量并沒有改變電磁感應現象,因此線框內不存在感應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