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醫生托馬斯·西德納姆( ,1624.9.10-1689.12.29)是英國醫學界無可爭議的大師級人物。 被譽為現代臨床醫學之父,被譽為“英國的希波克拉底”; 在醫學領域做出的眾多貢獻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西德納姆氏舞蹈病”的發現。
當時,許多醫生熱衷于進行解剖學和生理學研究,但相對忽視了患者和疾病過程。 與他們相反,西德納姆特別注重對病程的觀察和記錄,強調醫生在床邊對待病人的態度; 他認為每個病人都是一個獨特的病例康普頓效應,通過觀察病人可以總結出許多疾病的特點。 對麻風病、猩紅熱和麻疹等疾病的描述非常準確。
阿瑟·康普頓出生于 1892 年 9 月 10 日
美國物理學家阿瑟·霍利·康普頓(Holly,1892.9.10-1962.3.15)1913年畢業于伍斯特學院,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1914年獲碩士學位,1916年獲博士學位; 在大學畢業論文中,他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見解:晶體中X射線衍射的強度與晶體中所含原子的電子分布有關; 自1918年以來,X射線散射在理論和實驗上得到了研究,形成了電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康普頓波長”概念; 這個概念后來在他自己的 X 射線散射量子理論和量子電動力學中得到了充分發展。
1919年,康普頓到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從事研究,并改用伽馬射線進行散射實驗。 這不僅證實了格雷等科學家的早期研究結果,而且對康普頓的X射線散射實驗做出了改進。 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1920年,當他回到美國并擔任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韋曼·克勞講座教授兼物理系主任時,他做出了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從鉬靶投射X射線觀察上面的散射X射線,我們發現它們含有兩種不同頻率的成分。 一種頻率(或波長)與人類最初發射的X射線的頻率相同,而另一種則高于人類最初發射的X射線的頻率。 射線的頻率較小,頻率的變化與散射角有一定的關系。
1923年,康普頓在芝加哥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時,將他的第一項研究命名為“康普頓效應”。 由于對“康普頓效應”的一系列實驗及其理論解釋,他與英國人威爾遜合作榮獲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29年成為斯威夫特講座教授; 1930年,他從研究X射線轉向研究宇宙線,因為宇宙線中含有高能伽馬射線和電子。 交互作用是“康普頓效應”的一個重要方面。 康普頓效應對于放射生物學非常重要。 由于它是高能X射線與生物體內原子核之間最有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因此也用于放射治療。 在材料物理學中,康普頓效應可用于檢測物質中的電子波函數。
二戰期間,康普頓和許多物理學家都關心“鈾問題”,并于1941年11月6日,作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鈾委員會主席,發表了一份關于原子能軍事潛力的報告,這促進了核反應堆的發展。 以及原子彈的研制。 勞倫斯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發現了??钚,并與康普頓一起負責曼哈頓工業區冶金實驗室的钚生產。 費米設計的第一座鏈式核反應堆也得到了康普頓的支持和鼓勵。
康普頓的學生、中國物理學家吳有訓進一步研究和測試了康普頓效應,并測試了各種元素對于X射線的散射曲線。 結果均滿足康普頓量子散射公式。 吳又訓對康普頓效應最突出的貢獻是測量了X射線散射中可變線與不變線的強度比R隨散射體原子序數的變化曲線,證實和發展了康普頓量子散射理論。
1985年9月10日,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教師節旨在表彰教師對教育的貢獻。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多次在不同日期慶祝教師節。 直到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設立教師節的決議,1985年9月10日才真正確定為我國第一個教師節。
1931年,教育家邰雙秋、程七寶等聯系北京、上海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學舉行集會,發表宣言,呼吁“改善教師待遇,保證教師工作,提高教師素質”。并商定6月6日為教師節,又稱“雙六節”。 這個教師節并未得到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的承認,但在全中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39年,國民黨政府決定將孔子誕辰9月28日定為教師節,并頒布了《紀念教師節暫行辦法》,但當時并未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1952年起,臺灣省將9月28日定為教師節。 并沒有隨著中國大陸教師節日期的變化而改變。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知各地教育工作者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5月1日國際勞動節定為中國教師節。 但由于當天教師缺乏特色,實施效果并不理想。 特別是1957年以后,受左傾思想影響,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不復存在。
1981年3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17名政協委員聯合提交了一份提案:關于確定全國教師大會舉辦日期和活動的提案天。 提案指出,教師承擔著為四化建設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應當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黨組聯合下發了由張成賢、方明共同簽署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并發送給中央書記處中國共產黨。 報告還建議在5月5日慶祝馬克思的生日。 7月5日是教師節。
1983年3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康普頓效應,方明與民進黨18名政協委員再次共同提出“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地位”。尊重教師、重視教育的社會風氣,建議恢復教師節提案。” 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研究了政協第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后,同意恢復教師節。 12月,教育部黨組、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印發、教育部部長何東昌、方明簽署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達中央宣傳部。
1984年12月15日,北京師范大學鐘敬文、啟功、王子坤、陶大勇、朱志賢、黃驥、趙清歡共同倡議設立教師節。 教育部黨組、全國教育工會黨組《關于設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報國務院。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項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1985年9月10日,國家主席李先念發表了《致全國教師的信》,全國各地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 20個省市共11871名省級優秀教師團體和個人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