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伏安法測量電阻(簡單講解)
這種方法分為內連接和外連接。 它們的選型原則和誤差分析是“大內接大,小外接小”(后面會展開其他文章)
第二種:等效替代法測量電阻
具體步驟如下: (1)將s接1,調節R2,讀取電流表的指示I; (2)將s接2,保持R2不變,調節電阻盒R1,使電流表指示仍為I; (3) 由上可知,待測電阻的阻值為R1。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消除了電流表內阻對測量的影響。 缺點是電阻箱的阻值不能連續變化。
第三種:半偏置法測量電阻
我們以半偏置法測量電流表內阻Rg為例進行說明。
原理:首先讓電流通過電流表,使電流表全偏,然后接電阻盒R2,調節它使電流表半偏。 由于總電流幾乎不變,一半的電流流過電流表和R2,這意味著它們的電阻相等,可以得到電流表的內阻Rg=R2。
步驟:(1)先閉合S1,調節R1,使電流表滿偏; (2)再次閉合S2,保持R1阻值不變高中物理實驗方法,調節R2,使電流表指針半偏。 記下此時R2的值,則Rg=R2。
誤差分析:測量值小于真實值高中物理實驗方法,適用于R1遠大于R2的情況。
第四種方法:電橋法測量電阻
原理及計算過程:如上圖所示,四個電阻R、R0、R1、R2連接成一個四邊形,稱為電橋的四臂; 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連接著一個電流表,稱為“橋”; 四邊形的另一邊稱為“橋”。 對角線連接電源E,限流電阻Rp用于限制電流的大小。 主要目的是保護電流表和改變電橋的靈敏度。 當電源接通時,電流流過橋式電路的各支路。 當C、D點電位不相等時,電橋中電流Ig≠0,電流表指針偏轉; 當C、D點電位相等時,電橋中的電流Ig=0。電流表指針指向零(電流表的零點在表盤中間)。 此時,據說橋梁處于平衡狀態。 因此,當電橋處于平衡狀態時:C點電位=D點電位,故UAC=UAD,UCB=UDB,故IRx=IR1,IRo=lR2,可得Rx/Ro=R1/R2。 因此,我們可以“知三求一”。
以上是高中階段掌握的關鍵的四種測量阻力的方法。 如果您對其他方法感興趣,請繼續關注下次更新。